對于“職場邊緣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以前的職場打工人一旦被邊緣化,焦慮和恐慌隨之而來,從而開始反省自己哪里做得不對,哪里需要改進?,F在的“職場牛馬”似乎對“邊緣化”有了其他的認知和理解:我們沒有必要把所有的現實反饋當做個人評價,也不要錯把主觀偏見當作客觀規律。
有人羅列出以下幾條,如果你中了一半以上,那么,你可能被“邊緣化”了:
●空間距離上,工位被安置在偏遠的角落:要么挨著廁所,要么緊鄰過道,與部門核心地帶相距甚遠;
●工作內容方面:不再給你安排重要的工作、重要的客戶不再給你、日常開會不再通知你、全員加班的情況下你甚至可以調休……
●人情往來方面:領導對你的方案和建議視而不見、團建你可以不用參加、在同事面前你也是透明的存在……
大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焦慮派】
●我需要努力了:現在工作過這么難找,就業環境如此嚴峻,我可不能丟了工作;
●我是怎么得罪領導的:開始“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在琢磨,到底哪件事甚至哪個舉動影響到了領導對我的看法;
精神和情緒沉陷在思維反芻里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可能會消耗過多的精神能量,引發焦慮,造成抑郁。
●瘋狂尋找解決辦法:邊緣化一旦成為既定事實,怎么做才能重新獲得領導的信任和青眼相待。
“發生在你生命中的事,不是你的錯,但是你的責任?!?span style="font-family: inherit;">秉承著這樣的想法和原則,有些人開始不斷強迫自己尋找解決辦法。無非就是工作方面拼命努力,人際方面瘋狂討好。
【淡定派】
邊緣化不可怕,可怕的是工資福利的區別化對待。如果一切正常,工資福利沒有降,周末假期正常休,領導沒有穿小鞋,同事沒有推責任,或許,這樣的“邊緣化”并不需要過多擔心。
所謂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所有的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在沒有強大的生活壓力下,或許對于“邊緣化”換個角度看,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收獲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充實和提升自己,過真正想過的生活,看從來沒看過的風景,吃向往已久的美食,享受更多“家人閑坐,燈火可親”的煙火時光。
●做一些自己喜歡又能掙錢的兼職。
●學習新的技能,掌握新的知識,考取更多證書。
●蓄勢待發,積攢力量,時機成熟,馬上跳槽,尋找更好的機會。
●如果真心覺得目前單位不錯,自己還有更多價值有待挖掘,那就不要再“默默無聞”,開始跳出舒適圈,成為一名積極的“社交活躍分子”。
疏通關系,結交人脈,盡量多方渠道獲取更多你想去的部門內部的消息,和目標崗位相關的同事多接觸,及時得知該崗位的一切訊息,然后積極準備,認真學習,找準機會,申請調崗?!叭松荒芟褡霾耍人胁牧隙紓潺R了再下鍋,那時候為時已晚了?!鼻捌诘臏蕚渲陵P重要。
無論處不處于“邊緣化”,都請記得充實自我,提升自己。職場成長是一個銳化的過程,可能會很難很苦,但堅持下來,總會有破繭成蝶,浴火重生的那一刻。讓我們一起加油!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