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腦”這個名詞大家都不陌生,那什么是“工作腦”呢?顧名思義,就是把“戀愛腦”的關鍵詞“戀愛”都換成“工作”就可以了。即一種工作至上的思維模式,一旦開始工作就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工作,怎樣才能獲取訂單,如何才能討得領導歡心等等。有事業心是對的,但凡事都有個度,事業心一旦超過該有的分寸,那就變成了“工作腦”。我們學習會計繼續教育是為了讓自己在職場上更進一步,但切忌變成可怕的工作狂。
如何評判自己是不是“工作腦”呢?如果你有以下幾點表現,那就需要警惕了:
工作和生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生舞臺,我們拿到的人生腳本和所需要表演的社會角色是截然相反的,沒有樹立工作和生活分界感的人是不配享受美好人生的。
社會快節奏的發展模式,使得996成為工作常態,很多人會把工作中的負面情緒帶到生活中來,這種負面能量就像煙霧彈一樣,在家里迅速彌漫,連帶家人。
原本八小時工作制變成了24小時連軸轉,微信、釘釘隨時待命,始終有一種箭在弦上的緊迫感和壓迫感。每天都處在秣馬厲兵的磨練中,神經得不到放松,心態得不到緩和。永遠不知道別人所說的“松弛感”到底是什么感覺。
家成為八小時工作制以外的另一個工作場合。
這樣的人可能沒有存在感,急需在別人的評價中找尋自我;或許沒有安全感,只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把自己埋沒于“烏合之眾”;亦或者沒有足夠的自信,需要從別人的認可中獲取前進的光亮和動力。
有人說,“人一旦活成別人口中的樣子,他就成了“囚”。如果你有以下表現,那么就需要警惕了:
?過于在乎領導對于自己的評論。如果今天得到了領導的表揚,那么會高興好幾天;如果遭到了領導的批判,則會懊惱好幾天,甚至成為久久消散不去的陰影。
?過于在乎同事對自己的評價。每天小心翼翼地和同事交流溝通,時刻注意他們在背后說了啥。
?放大別人的只言片語,俗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她剛才說這話是不是針對我”“他剛才的語氣態度是不是說明他不高興了”“我剛才是不是說了啥觸犯到他的底線了”……整體都循環在這種思維反芻里,自我內耗。
尼采說:通常別人的惡毒言論并非真的針對我們,而是發泄他們由于其他原因感到的煩惱和不悅。
所以,把心放寬,大膽往前走。且不說別人是不是在針對你,即使針對你,又能怎樣?看我不順眼那是他們自身眼睛的問題,和我有什么關系。如果非得要做出什么補救措施的話,就讓他們治治眼疾去吧!
內耗,是和自己過不去;內卷,是和別人過不去。如果你經常會有以下癥狀,那么需注意了:
?自我霸凌:無端地妄自菲薄,貶低自己,覺著自己在工作中什么都不是。甚至領導沒來由的指責、公司連續幾年不漲薪,你都會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沒長進,沒能力,配不上。
?表演式加班:明明已經完成工作,非要留下進行無效加班,主要是表演給領導看,卷完自己再卷別人。
?重視表面功夫,形式主義嚴重:比如PPT做得天花亂墜,實際工作一點沒做。
朱光潛先生說: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對在會計職場努力工作的小伙伴,小編想說,論資排輩的話,工作只能排在第二位,好好生活才是人生本質。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