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家一直在說:拒絕內耗,也在討論如何拒絕內耗。有人說減少內卷,有人說保持松弛感,有人說拒絕PUA。所以到底什么樣的人才能夠不內耗呢?答案就是打造職場鈍感力。學習會計繼續教育是一種銳化思維的過程,職場鈍感力需要的恰恰相反。
專注自我的人,是求同存異的人,是愿意“模糊”的人……這樣的人,我們稱之為擁有“鈍感力”。
在職場,我們可能感受到的是風云變化,暗流洶涌,時時刻刻擁有緊張的情緒,這會讓人感到疲憊不堪。但擁有鈍感力的人往往能夠在緊張的狀態中保持松弛,減少內耗。
豐子愷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strong>
所以,擁有鈍感力也是一種能力,是職場相處之道。
1.什么才是鈍感力呢?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著作《鈍感力》中是這樣說的:
|“所謂鈍感力,即‘遲鈍之力’,亦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傷痛,而不要過分敏感。”
翻譯成當代人比較熟悉的一句話,那就是,職場不需要玻璃心。
鈍感力,是一種沉著冷靜的心態,是寬容接受的態度,是一種“世事與我無關”的胸懷。它并非遲鈍,只是更加專注自身,不愿意為了外界瑣事而分神。
「活得累是因為心里裝了多余的東西,跟吃飽了撐的是一個道理。」
所以擁有鈍感力的人對別人的評價和嘲諷沒有那么敏感,也沒有那么在意外界的聲音,如此才會在面對任何人和事上都更加輕松自在。
在職場中,不論新老同事,都會遇到挫折。領導的責難,同事的爭執,工作的壓力等等,都會讓我們感到不安和焦慮,但擁有了鈍感力就會讓你快速忘卻職場中的不愉快,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2.你知道如何擁有鈍感力嗎?
|“無需時刻保持敏感,遲鈍有時即為美德。”
>>>首先,心態好。不論發生什么都要相信有解決之道,不要慌張,打造一顆堅不可摧的“鉆石心”。只有冷靜下來,才能思考出對策,更好的面對挑戰。
用強大的內心對抗職場的一地雞毛,你會發現,原來可以這么爽!
■ 面對刁蠻的領導:不要給我“畫餅”,我不缺吃的;不要妄圖PUA我,先看看自己幾斤幾兩;不要企圖無限壓榨我的剩余價值,你或許還不配。
■ 面對不講理的同事:自己的工作自己完成,不要甩鍋給我,我不慣著你;不懂的事情自己解決,不要一直干擾我;背后對我說三道四?那是你的事,與我無關;工作溝通不暢,企圖刁難?那就一切按流程辦事,最后哭鼻子的時候不要求我。
>>>其次,不敏感。無論聽到什么,都要牢記“耳聽為虛”,當然,眼見也未必為實。在尚未弄清楚因果之前絕不輕易下結論,不要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
>>>最后,克制欲望。欲望就像積雪,越來越多的話,人生的路就會越走越窄。我們身處職場,名利是一部分卻不是全部。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保持清醒的態度,時刻牢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擁有鈍感力就像是智者在世間行走,從容面對職場中的風風雨雨。最后把木心先生的一句話送給正在會計職場努力工作的小伙伴:人從悲傷中落落大方走出來,就是藝術家。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生命藝術家”,調色生活,繪畫人生,譜曲快樂,雕刻時光,然后從容老去。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