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流行一個詞匯叫“職業倦怠期”,意思是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有人說,“職業倦怠”大概會經歷三個階段:焦慮期、消積期和沒落期。無論你在學習會計繼續教育還是正在會計崗位馬不停蹄,或許都經歷過“倦怠期”。如果此時此刻你正在遭遇這種情緒和狀態,該怎么緩解?
“想得太多是因為你太閑”。
想辦法讓自己忙起來,對付倦怠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行動起來,把事情具象化才能和“焦慮”對沖。當你完全沉浸在一件事情上的時候,自信心就會噴薄而出,當初的妄自菲薄和無精打采也會不戰而退。
◆ 學習。所謂焦慮,就是走在人生的分岔路口,自己無從下手:要么初心不再,霧失樓臺;要么能力不足,欲望過剩。這個時候,只有堅持學習,才會清晰看到自身的不足和短板,從而有的放矢,精準行動。
對于會計從業人員來說,學習的腳步更應該馬不停蹄,前行不止。畢竟財會晉升之路離不開證書傍身,財會職場金字塔尖由一個個財會類證書堆積而成。證書是實現財會人“一覽眾山小”的層層臺階。要想實現“拾級而上”,必須要不斷學習,提升自我,從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兩方面入手,形成自我品牌影響力,緩解“職業倦怠期”的到來。
◆ 閱讀。毛姆說,書籍就像是一座可以隨身攜帶的避難所。閱讀可以在我們彷徨失措的時候指明前進的道路,高唱“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我們焦慮消極的時候給予前行的力量,痛吟“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我們懈怠的時候充實內心的空虛,狂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黑塞說: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給你帶來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讀書可以讓我們在浮華鬧市里找到曾經丟失的自己,發現已被我們遺忘的初心。在書里,你會發現原來圣人也會倦怠,詩人也會頹廢。而后,你會釋然,會接納現在的自己,與自己和解,和社會握手言和。
這是閱讀帶來的奇跡。
煙火彌漫,光陰律動;星河璀璨,皓月清涼,這世間有光,這人間有情,請務必做一個有溫度有情懷的人。
興趣愛好可以填補內心的空虛和恐慌,讓寂寞變孤獨,讓喧嘩變獨白。
工作的性質是“我能做什么”和“我必須做什么”,愛好的本質是“我喜歡做什么”。我們不能在知道怎么謀生之后,卻忘記怎么“謀愛”。
當今比較受歡迎的一些興趣愛好,比如運動、旅游、看電影甚至只是簡簡單單在家宅著,我們可以從中選取自己有傾向的,然后讓自己愛上它。長時間浸染在某件事情中,你終會發現自己的價值所在。
小編想對依然在會計職場努力工作的小伙伴們說,人生的意義不在于有多少錢,結交多少人脈,而在于充實內心,認識自我。以局外人的視角去看待萬物,最終自我擺渡,與世界融合。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