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關系是人與人能和平共處的條件之一。在會計職場上,如何和同事、領導之間保持一種良性的人際關系,這至關重要。既有邊界感又有親密感:邊界感即懂得分寸,過猶不及;親密感即不孤芳自賞,不孤高自傲。你做得到嗎?
人與人之間交往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就是懂得邊界感和分寸感。無論在物理層面還是心理層面,每個人都需要一塊自己的“隱秘角落”,這個“角落”是有界限的,在這個范圍內,不歡迎任何一個外來物種的侵入和干擾。
蔡康永說:“人際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摸索彼此能繼續往來的分寸。”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我們需要彼此聯系才能生活下去。但是過分聯系從而失去自我,這比一個人活成一個孤島更可怕。
請謹記:“不打擾,是我的溫柔”。
?開玩笑把握分寸。語言是一把無形的利劍,它往往能傷人于無形,且留下永久性傷疤。所以,請勿打著開玩笑的口號嘲諷哂笑與你共同奮戰的同事。
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同樣的話語對于不同立場的人,其起到的作用有時候甚至是相反的。
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缺點,當他們想盡各種辦法試圖去遮掩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順從而下,溫柔以待。
?請人幫忙把握分寸。職場上每個人各司其職,除了分內的工作,沒有人有義務幫你做任何事情。
千萬不要把好心當做理所應當。
職場上的人際關系是功利社交而非共情社交。功利社交的本質是交換彼此的價值,互相利用;共情社交的本質是情感互助,彼此呵護。所以,請人幫忙的本質是“出賣”自己的價值,心甘情愿被別人“利用”。因此,在工作崗位上,能自己完成的事情盡量自己完成,欠人情是對自己最大的捆綁和綁架。且掌握不好分寸的話,很容易招來同事的反感和領導的不信任,于人于己都是有弊而無一利。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p>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所以,換位思考至關重要。
工作中,我們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以自己的工作內容為核心,思考問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往往會固化在自己搭建的“信息繭房”中。一旦遇到與自己觀點有沖突的認知時,往往會“不聽不聽,烏龜念經”。掩住耳朵,排斥異己或者爭得面紅耳赤,青筋暴露。
其實,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換位思考問題,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往往會得到不一樣的結論。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見高低各不同。只有站在各方立場,全面看待問題,才能確保得出一個相對來說正確的結論。
職場上一味奉承和討好別人,學不會向不合理請求說“不”的人永遠不會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更不會在關鍵是時候明哲保身,保護自我。
?同事不合理的請求。如果同事因為個人私事而不能完成他自己分內的工作,這種要求最好不要幫助。尤其是一些比較重要的方案和項目。
?領導不合理的要求。不僅同事之間不合理的請求要學會拒絕,領導的一些無理要求也要學會說“不”。比如頻繁團建、陪客戶,正在備孕卻被逼迫喝酒等。
與其琢磨怎么和同事搞好關系不如靜下心來努力學習會計繼續教育,提升自己。背后偷偷努力,等到驚艷轉身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際關系都不在話下,因為你,已經成為整個人際關系網中的“樞紐”。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