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媒體在呼吁停止內耗,于是身處會計職場的我們學會了一個詞——“精神內耗”。什么意思呢?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人就處于一種所謂內耗的狀態,內耗的長期存在會讓人感到疲憊。這種疲憊不是身體上,而是心理上的主觀感受。(精神內耗釋義來源于搜狗百科)
楊絳先生說:你的問題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
天馬行空的想象可以填充我們空虛的精神世界,沉淀自我,凈化靈魂。但是不切實際的浮想聯翩過多,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和精神狀態,陷入“思維反芻”,走不出消耗自我的怪圈,從而反噬疏忽之際的人生。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內卷,這就導致精神消耗越來越重,很多人的心理和身體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長此以往的惡性循環,讓人們漸漸失去了生活的興趣。
今天,讓我們一起停止內耗吧!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很多人因為羨慕別人而對自己產生了強烈的不滿,開始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否定。有人認為這是前進的動力,但動力一旦被欲望控制,就會變成不停的攀比,只為了得到別人所擁有的。
人生有兩大誤區:一是活給別人看,二是看別人怎么活。所以,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精彩才是正解!
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自己所擁有的,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也許你沒有明星的美貌顏值,但誰說美麗就是直角肩、蝴蝶背、天鵝頸?腹有詩書同樣可以魅力無敵;
▲也許你沒有富裕的家庭,但誰說名牌加身、有房有車就是富有?有開明和善、疼愛自己的父母就已足矣;
▲也許你沒有拿得出手的學歷和履歷,但人生的寬度和厚度由自己創造。未來很長,誰又知道最后誰是贏家呢?
所以,我們要懂得欣賞自己,欣賞自己擁有的一切,幸福指數會更高!
斷臂的維納斯贏得了全世界藝術愛好者的欣賞和瞻仰;未完成的《紅樓夢》獲得了眾多文學愛好者的追捧,“紅學”由此誕生。
所以,有時候缺憾也是一種美。
我們見過圓月,但它并不影響彎月的美。
在你失去一些東西的同時,也許會通過另一種方式得到。
中國古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薄?/p>
并不是只有完美才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缺失的某一部分也許本來就不屬于自己,生活中總要有一些遺憾來當做調味劑。
所以,學會享受遺憾,欣賞遺憾,讓自己更容易得到快樂!
我們需要在這個紛雜的、快節奏的社會中,保持一些鈍感,才能讓自己減少傷害,減少內耗。
在面對挫折和傷痛的時候,鈍感會讓我們堅持著自己的方向一直前進,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
鈍感系數越高,也許幸福指數越高。
注:各省市和地區陸續開啟了會計繼續教育報名學習的通道,大家要及時學習哦~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