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如同野草一樣長大,努力的在書籍獲得知識,拼命的在題海中汲取營養,最終躋身于大城市的會計職場。本以為周圍人會認可這努力,贊許這成長,可沒想到換來的卻是嘲諷。那些出生在羅馬的人,認為野草般的人出身低微,不過是鄉村來的庸人,是小鎮做題家。
從古時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近代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無一不體現著學習的重要性。可到了現在,渴望著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人們,怎么就成了只會做題的庸人?
“小鎮做題家”最早是一些出身于小城市或縣城的學子用來自嘲的詞匯,可沒想到現在卻被用來當作他嘲的語言。就在不久前,小鎮做題家居然成為了“高分低能”的美化:這些人沒有什么特別光亮的點,眼界不夠開闊,不是很會社交,能拿得出手的就是善于做題。
可實際上,在這人海中拼搏的,在這職場中前進的,又有誰不是小鎮做題家呢?尤其是會計人員,或許更有感觸。只因為會計人有三個特征:一是孤僻,二是愛較真,三是愛做題。
我們可能聽說過這么一句話:成為一名財務人員后,女的被當成男的使喚,男的被當成騾子使喚。由此可見,會計人加班是常態,不加班是偶然。這時就有人質疑了:會計每天不就是報稅、做表和裝訂憑證嗎。
要是只有這三樣工作,那當會計可太幸福了。
工作完不成得加班,晚上領導開會得加班,突發性工作安排還得加班。所以下班不能和其他部門同事一起走,周末不能和朋友一起逛,那自然就顯得孤僻,不愛社交了。
在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不敢于較真的會計不是好財務!如果有人告訴你工作不要太較真,毋庸置疑,那人一定是在害你。
其實嚴格來說,會計人并不是愛較真,而是對工作持有一種嚴謹的態度,這是對企業負責,更是對自己負責。但是也正是這種嚴謹的態度,也常常導致別人的反感。單拿報銷這一項業務來說,沒憑證不行,憑證不合規不行,領導不簽字不行!
而著急用錢的報銷者,看到自己報銷款遲遲不能下來,必然會心懷怨氣,會計人也會隨之被扣上“情商低”的黑鍋。
時代在變,政策在變,會計人所儲備的知識必然也需要隨之變化。這就需要會計人在閑暇時,多關注各種政策法規的頒布。
另外,初級、中級、高級、CPA等都是會計人在發展中的必經之路。
工作之余,學習;下班回家,學習;周末休息,學習。
長期的學習,導致會計人一心專注于知識,放棄那些花花綠綠的窗外世界。
● ● ●
“不愛社交資源少,工作較真不變通,沉迷學習常刷題”這不妥妥的是人們口中的小鎮做題家么。
其實不單單是會計,還有醫生,還有律師,還有無數個崗位,都是需要常年做題,終生學習的。而那些自認為高高在上的人,用一句“小鎮做題家”把崗位上努力拼搏的人,貶低得一無是處。那些奮斗者們,辛辛苦苦十幾載,總算能和出生在大城市的人坐在一起喝咖啡。他們以為自己能夠融入這燈紅酒綠。結果呢,在人家眼里終究只是個會做題的“文盲”。
出身不可改變,但是生活可以;行業難以改變,但是職位可以。而想要改變,就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做題,不斷的積累自己。如果說接受會計繼續教育、參加職稱考試、關注政策變化等都是小鎮做題家的行為,那么會計人情愿為之。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