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奔波在會計職場中的我們,焦點和重心總是放在和同事勾心斗角、與客戶糾纏不清以及和老板斗智斗勇上,生活中的很多小確幸和小美好就這么被我們視而不見。工作很忙,忙得我們精疲力竭,膽戰心驚;生活很苦,苦得我們目光呆滯,兩眼放空。人生需要儀式感,更需要幸福感。
汪曾祺《自得其樂》中,有這樣一句話:“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干嘛呢!”
得書得良朋——堅持學習
學習是一個不斷銳化自己的過程。
“當你實現夢想的時候,關鍵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變成了什么樣的人?!?/p>
我想說,學習,同樣如此。
當我們對學習不再充滿功利性的時候,當我們回歸到最初本心的時候,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學習的過程遠比它的結果更令人著迷和心動。
我們看重的不應該是學習的結果,比如考試過沒過關,證書有沒有獲取,評級有沒有通過,而應該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收獲了哪些技能,學到了哪些知識,成長了哪些時光,暈染了哪些故事。
楊絳先生曾說,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
擇一事,愛一生。
停止攀比 接納自己
有人說,當我們不再試圖維護一個完美的人設,敢于把真實的缺點和脆弱展現給他人時,我們才真正地做到擁抱自我。
如何與自己和解是當代人面臨的窘境之一。
| 月收入四千元,卻總是在社交平臺打造一種精致的小資奢華情調,香氛、蠟燭、牛排是日常;
| 花唄買的kindel,其最終歸宿只能淪為該泡面的工具;
| 半個月工資買的switch,并且陸陸續續跟風買了很多潮流游戲,結果一律以生塵靜默告終;
輕奢品牌一買再買,租來的屋子空間越來越小,銀行卡余額日漸歸零,信用卡和花唄的欠債卻越來越多。想要剁手又想要在同齡人群中顯得熠熠生輝,光彩奪目。
在一次次無意義的攀比中,我們逐漸喪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開始找不到前進的道路,在無數個人生岔路口變得彷徨無助,我們想吶喊,卻失去了吶喊的動力,也沒有了吶喊的底氣。
所以,正視自己吧,虛榮之心已經開始慢慢地侵蝕你的靈魂了。
生活有兩大誤區,一是活給別人看,二是看別人活。
從此刻開始,接納最本真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價值。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林語堂說:“幸福無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菜;三是聽愛人講情話;四是跟孩子做游戲?!?/span>
對于會計人來說,學習考證是幸福的,學習會計繼續教育亦是幸福的。
幸福感是主觀的,也是簡單的~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