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場中,交流方式總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更新而變化,交流語言也隨著層出不窮的社交軟件而變化。比如我們打招呼的方式,經歷了以下這么幾個階段。
10年前:有空一起出來吃個飯啊?
7年前:有空幫我踩一踩空間!
5年前:有空幫我給朋友圈第一條信息點個贊!
2年前:有空幫我砍一刀!
現在:沒事別找我,沒空!
如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確實變得生疏,在一棟樓房內的幾十個格子里,相鄰的卻不一定相識。我們認識的只有三類人:親人,朋友,同事。而作為延續十年的微信朋友圈,卻一直是我們交流的重要途徑。
但是常言道:身在職場,身不由己,圈不由人。一旦進入職場,我們社交確實變大了,但是朋友圈卻變小了。這一路走來,朋友圈大致有以下幾類內容。
無論是結婚生子,亦或是生活工作,朋友圈里都不缺少這樣的分享。
尤其是在最近疫情隔離期間,蔬菜包的圖片更是爭相出現。
當然,有積極的內容,就有消極的內容。比如一些人工作不舒心就吐槽領導,生活不如意就埋怨社會等。
但是人一旦成熟,還是盡量減少這些負能量。
試想,當別人無意間打開你的朋友圈并看到負面內容,會不會覺得你是個心性不好的人呢?
心靈雞湯雖然沒什么營養,但是它好喝啊!
無論是是讓你走出陰霾,還是勸你擁抱陽光,閑暇之余打開看一看,感覺生活還是挺愜意的。
朋友圈的興起,帶動了微商行業的發展。面膜、口紅、手提包,手表、腰帶、大皮鞋……
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微商不賣的。當然了,微商的存在豐富了消費方式,但是頻繁刷屏的確實惹人煩。
工作讓我們有了收入的同時,也在不停的侵蝕著我們的生活。
為了讓老板開心,我們發圈感謝公司;為了表現自己敬業,我們發圈宣傳公司業務。于是在如此“內卷”的氛圍下,大家發布的內容都如出一轍。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還有許許多多的內容,例如秀文采,寫感悟等。最主要的是,無論別人發什么內容,都不要影響自己的心情。很多人的生活其實并沒有展現得那么快樂,也不會如文案中寫得那么悲傷。我們只要及時完成我們的會計繼續教育,享受好我們的工作生活,美好的朋友圈不僅僅局限在網絡內,更在現實中。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