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但是對于我們會計人來說,不僅僅要生存,而且還要生活。每天奔波在會計職場,對待工作勤勤懇懇,對待同事笑里藏刀,對待領導小心翼翼,這是職場的基本法則,也是當代會計人生存之現狀。
新冠病毒肆虐的這幾年,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才能讓自己和家人更好地生存下去,除了基本的健康體魄,還需要精神食糧的補給。
還是那句話,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存錢,是對自己和家人生命最基本的尊重和敬畏。尤其是2020年至今,我們見證了太多的變故和無可奈何,公司倒閉、無故被開、隔離封鎖等意外情況不斷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存錢才是硬道理。否則,房貸車貸如何支付?孩子教育費怎么出?老人生病住院怎么辦?家里有錢,心里不慌。
怎樣才能積累財富?
> >財產性收入。除了正常的工作收入之外,最好有投資理財的意識和觀念,想盡辦法把掙錢的源頭和渠道擴寬,并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好好地利用和使用這些錢財。
比如,各種購物節、直播間,少參與,少關注。只買需要的和適合自己的。商家總是會找到任何借口誘惑著你“破財”。只有頭腦清醒才能免于“荼毒”。
比如,買房買車。對于剛進入社會打拼的年輕人來說,房和車并不是剛需,如果覺著自己正好有一份值得驕傲的工作,可以供得起每個月的房貸和車貸,那也要謹慎買房。畢竟,除了體制內,沒人保證明天和被離職哪個先到。先存錢,打造一個堅固而結實的財富根基,才能實現“倉廩實”和“衣食足”。
即使要買房買車,也要保證這之后自身財富還能有一定剩余,能支撐最少一年的房貸車貸和日常生活支出,還要確保這一年內家人和自己沒有大病醫療支出。
有人說,“消費主義”就是讓那些不具備相應商品消費能力的消費者去消費?!跋M主義”經常會拿出來的洗腦手段,他們常常會把“能不能”的問題,用“配不配”來質問你。
所謂的“精致窮”并不能助你實現階級躍遷。
疫情三年的時間,越發讓我們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根基,是生發萬物的“一”,只有保住了“一”,才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不管這幾年你是平步青云、昂然前進,還是落魄不堪、失意困窘,只要你還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就應該感激上蒼,自己還活著。
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只要活得時間夠長,總會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春風得意時刻。
> >健康飲食。送你一句老生常談的話,少吃外賣。外賣高油高鹽高熱量,且不干凈不衛生,有著很大的安全隱患。長此以往,不僅身材走形,身體機能也會每日況下。
健康有了,那么就該提升自己的軟實力了。競爭激烈的當代職場,唯有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 >社交能力。人不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需要和別人產生聯系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社恐也好社牛也罷,成年人總得有屬于自己的交際圈和人脈關系。
生存不易,以會計人為例,不僅要考證,考取完證書還需要每年學習會計繼續教育。但生而為人,誰又容易呢?唯有不斷向前不斷努力,方能不負此生。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