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銀裝素裹中開始,又將會在凜凜寒冬里結束。一年的時間是短暫的,短暫到好多事情還沒來得及做就已經邁入到2022年了;一年的時間又可以是漫長的,漫長到積累了太多的回憶竟然無處安放。又是一年結束時,會計人開始忙碌起來,可是再忙也不要忘記學習會計繼續教育,這是權利更是義務。
拒絕思維反芻
所謂“思維反芻”,指的是人沉浸在一種焦躁和憂慮的情緒之中,反反復復,難以走出。不斷內耗自己,使自己的精力和心緒一點一點消耗殆盡,最終陷入萬劫不復之中難以自拔。
當一個人陷入焦躁——恐懼的惡性循環中時,無疑是對生命的浪費。
我們要做的是生命實踐者,用腳去丈量旅程,用心去感悟生活,用行動去搭建人生。
作家余華說:“中國年輕一輩人里面,有很多優秀者,但很少是能執行的人!”
職場也要求“有執行力的人”,“執行力”是讓自己動起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自己和發現世界。身子和心靈總有一個在路上,源頭活水才是創造的本源和動力。與其在負面情緒中不斷消磨自己,不如行動起來打破壁壘,創造機會,讓自己深度參與到“人生搭建”中來,身體力行擴充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以“恐懼情緒”為例,當你開始不斷恐慌的時候,要分析明白一件事:為什么恐慌?
是害怕這件事情本身?
還是害怕失敗后需面臨的后果?
分析明了“恐慌”這個情緒的底層邏輯之后,再去對癥下藥,努力走出這種情緒。恐慌一件事情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面對不逃避。直面一次不夠就兩次,兩次不夠就三次,最后的結果無非有兩個,一是你習慣了它的存在;二是發現它不過是個紙老虎,一碰就碎,不值一提。
不要過分依賴
都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但真正決定人生前進方向的只有自己。
我們必須習慣,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卻沒有紅綠燈的事實。成年人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忙碌和奔跑,誰也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幫助別人。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過:
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伙而行,歡樂地前推后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未長大成人時的家庭、學校都是“平原”,那個時候的我們有可以彼此依賴和信任的人與力量;長大成人步入社會后,你會發現,人生之路越變越窄,逐漸成為草叢和荊棘,此時的我們沒有了父母和老師的依賴,甚至連可以傾訴的朋友都沒有,只剩下自己形單影只,孤影前行。
進入職場后,要想立于不敗之地,不被時代和社會拋棄,只有自己不斷變大變強才是正解。
以會計人員為例,與其依賴別人,不如相信自己:
▲持續不間斷地學習,及時關注最新財稅政策的更新變化,實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完善和填充自我知識庫;
▲實操技能方面,要在實際工作中慢慢積累經驗,學會提煉總結;積極應對工作難題,遇到困難不躲避不退卻,善于利用下班后的時間提升自己。
在每個人的舞臺上,別人都只是配角,只有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主角。配角再強大,也終將不能蓋過主角的光環;主角再卑微,也是聚光燈下唯一的光亮所在。相信自己,壯大自己,才能掌控自身命運。
注:若想了解更多會計繼續教育報名資訊,可前往東奧會計繼續教育官網進行查看。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