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專業核心知識> 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
主講老師:金貞福 課程時長:00:55:31 11336人已學
(二)政府收支分類科目
三點:
1.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含義
2.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編碼與分級
3.2018年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
1.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的含義
政府收支分類科目——是反映政府收支活動的分類體系,是對政府收入和支出進行的類別和層次的劃分,是各級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編制、執行、決算的基礎和重要工具,是政府收支分類內容的具體體現。
包括:收入經濟分類科目、支出功能分類科目、支出經濟分類科目
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又分為: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 、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
2.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分級及編碼
(1)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分級:同政府收支分類分級
收入分類:設類、款、項、目4級;
支出功能分類:設類、款、項3級;
支出經濟分類:設類、款2級。
(2)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編碼:
“類”級科目:編碼長度均為3位,即3位編碼
如 :101 稅收收入(收入類百位數為“1”)
205 教育支出(支出功能分類百位數為“2”)
301 工資福利支出(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為“3”)
501 機關工資福利支出(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為“5”)
“款”“項”“目”級科目:編碼長度均為2位
即: “款”級科目編碼長度為:5位;
“項”級科目編碼長度為:7位;
“目”級科目編碼長度為:9位;
如:2050205:(見《2021年政府收支分類科目》P58)
“類”級科目—205(前3位編碼):其中第1位數碼是2,說明是支出功能類科目;具體是指教育支出科目;
“款”級科目—02(第4、5位編碼):是普通教育;
“項”級科目—05(第6、7位編碼):是高等教育;
3.2018年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
改革文件:2017年8月1日,財政部發布了《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改革試行方案》(財預〔2017J 98號),并要求自2018 年1月1日起正式全面實施。
性質與改革的目的: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是預算管理的基礎,是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公開和會計核算的重要工具。為貫徹落實預算法, 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的預算制度,推進預算管理制度改革。
改革的指導思想:以預算法、《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2014〕45號)為指引,按照實施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預算制度的總體要求,充分考慮政府預算管理和部門預算管理的不同特點和需要,形成既適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通行做法的支出經濟分類體系,為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預算透明度、加強人大審計監督創造有利條件。
基本原則之一:
區分特點:根據政府預算管理和部門預算管理的不同特點,完善現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繼續作為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滿足部門預算管理需要;同時,新增一套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進一步提高預算透明度,滿足政府預算管理和人大審查預算需要。
改革的主要內容:
改革后的支出經濟分類分為兩部分,包括:
(1)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增設):政府預算支出經濟分類體現政府預算的管理要求,主要用于政府預算的編制、執行、決算、公開和總預算會計核算。
(2)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修改完善):部門預算支出經濟分類體現部門預算管理要求,主要用于部門預算編制、執行、決算、公開和部門(單位)預算會計核算。
兩套科目之間保持對應關系,以便政府預算和部門預算相銜接。
相關課程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