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專業核心知識> 內部控制
主講老師:張洪吉 課程時長:00:50:04 15432人已學
一、合規與合規管理
(一)合規的含義
(二)合規管理的意義
(三)中國企業合規管理的“四個缺乏”
(一)合規的含義
“合規”一詞由英文“compliance”翻譯而來;
compliance是服從、順從、遵從的意思。
廣義“合規”:泛指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遵守規制規則和規范,包括承擔社會環境責任,反腐敗、反壟斷、反欺詐等。
狹義“合規”:主要指強化合規經營,反對商業腐敗。
“合規”通常包含三層含義:
1.法規:遵守公司總部所在國和經營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
2.規制:遵守企業內部規章包括企業價值觀、商業行為準則;
3.規范:職業操守道德規范等。
(二)合規管理的意義
一是深化國企改革的必然要求
1.十九大報告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一流的合規管理是企業必須具備的核心競爭力。
2.中共中央《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發〔2015〕22號)提出,企業要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強化企業內部監督,進一步發揮企業法律顧問在經營管理中的法律審核把關作用,推進企業依法經營、合規管理。
3.國家對國企監管越來越嚴。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制度的意見》(國辦發〔2016〕63號);
國資委頒布《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國資委34號令);
《中央企業境外投資監督管理辦法》(國資委35號令);
《關于加強中央企業PPP業務風險管控的通知》(國資發財管〔2017〕192號);
財政部《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管理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
國家審計重點關注:程序合規性、內控有效性、票據真實性。
二是打造“法治國企”的必然要求
1.“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全文67處提到“法治”和“依法”,通篇融匯了法治精神。
2.國資委《關于全面推進法治央企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建設“法治國企”的新目標,大力加強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近十幾年來國內外大企業經驗教訓表明,企業越大,其經營發展就越依賴法治,企業要做優,離不開合規。因此,合規管理提升依法治企能力的有力抓手。
三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有力手段
在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倡廉的大形勢下,依規行事、誠信經營,自覺抵制腐敗、拒絕利益輸送,是國有企業及其員工的政治義務和責任。通過合規管理,能夠為企業、企業管理者及員工自身設置經營和執業的“防火墻”,使其在工作中能夠時刻遠離違規、違紀,確保自身廉潔從業、干凈從業。
(三)中國企業合規管理的“四個缺乏”
1.缺乏合規意識。企業合規管理意識淡薄,合規管理常常讓位于業務拓展;
2.缺乏系統性。企業各自為陣、各自發展,合規管理良莠不齊。開展合規管理工作沒有統一規劃,合規管理體系嚴重不完整;
3.缺乏組織性。尚未建立合規管理組織架構,沒有明確合規管理機構,配備合規管理分散,未形成統一完善的工作體系;
4.缺乏有效性。企業缺乏合規管理技術和經驗,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違規事件時有發生,合規管理效果難以體現。
歷史經驗證明:當今世界合規管理典范企業,大多遭遇過違規危機,經歷過違規導致的聲名狼籍、股份大跌、市場盡失等風險,在浴火重生過程中才找到了合規管理這劑“良方”。
從長遠看,合規的發展方式是最節約的發展方式,違反法律、違背道德等違規行為獲得的訂單、營業額、利潤始終不屬于企業的財富,而是企業不斷累積的“血債”。企業面臨挑戰越大,就越需要合規影響的滲入,恰當的合規管理能夠為企業全面提升管理、防范風險、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一、合規與合規管理
二、《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主體內容解讀
三、國企面臨日益嚴酷的合規風險與合規壓力
四、合規典型案例分析
五、我國企業合規管理基本框架的搭建
相關課程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