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解讀
主講:李慶賀
? 目錄
一、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二、《指導意見》總體要求
三、《指導意見》具體內容
四、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保障
會計是宏觀經濟管理和市場經濟活動的基礎。
會計管理工作關系著會計信息質量和資源配置效率,關系著社會公眾利益和市場經濟秩序,對于加強財會監督、促進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鏈接】
會計管理:是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依法對各單位的會計組織、會計制度和會計工作進行的管理活動,目的是規范各單位的會計事務,使財務功能和行政管理的其他功能相協調,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
一、會計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體系不健全,管理意識有待提高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會計人員素質低下
(三)會計信息失真,違法違紀手段更加隱蔽
(四)內控制度薄弱,高管違法干預會計工作
(一)理論體系不健全,管理意識有待提高
關于會計管理的研究仍然停留在會計方法的介紹,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
1.研究對象不夠明確,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體系,導致會計管理職能和目標的模糊化。
2.會計管理學科體系不完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架構。
3.管理者管理意識不強導致將會計核算等同于會計管理。
(二)理論與實踐脫節,會計人員素質低下
1.注重對國外研究成果的引進和介紹,忽略與實踐環節的聯系。
2.多數會計人員知識層次較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對會計的服務管理職能理解和執行力不夠。
(三)會計信息失真,違法違紀手段更加隱蔽
1.存在會計要素確認、成本核算不規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
2.通過轉移資產、偷稅漏稅、編制虛假財務報表等手段追求企業利益最大化。
3.部分企業利用業務上的往來造成地區、部門聯合造假,甚至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造假,手段更加隱蔽。
《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ST某天通過多種方式虛增或虛減營業收入、利潤,導致2017年至2021年年報存在虛假記載。
其中,2020年,少記應收賬款381.94萬元,多記在建工程8.22億元,多記應付賬款3.51億元;2021年,多記應收賬款4.19億元,多記應付賬款3.58億元。
公司披露的2020年及2021年資產負債表連續2年均存在虛假記載,虛假記載金額合計達到5億元以上,且超過該2年披露的年度期末凈資產合計金額的50%。
根據相關規定,上交所對*ST某天股票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四)內控制度薄弱,高管違法干預會計工作
常見的現象有:
1.財務收支沒有嚴格的審批程序。
2.賬目設計不合理。
3.大賬之外設小賬,收益不入賬。
4.單位負責人強迫會計人員編制虛假財務賬目、報表。
2023年1月13日,財政部印發《關于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財會〔2023〕2號)。
三、《指導意見》具體內容
法治化 | 順應法治化要求,把強化監管職能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
專業化 | 順應專業化要求,把專業資源整合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 |
數字化 | 順應數字化要求,把監管服務平臺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 |
協同化 | 順應協同化要求,把工作機制建設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 |
國際化 | 順應國際化要求,把提升參與會計國際治理能力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
(一)法治化
順應法治化要求,把強化監管職能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
1.強化行政管理
(1)各級財政部門要嚴格履行主管部門職責,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按照法定職責和法定關系,全面履行會計管理職能:
①切實強化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會計法律法規引領作用;
②指導和督促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貫徹實施;
③規范和監督注冊會計師行業和代理記賬行業;
④管理和服務會計人員。
(2)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動簡政放權,持續優化審批流程,嚴格行政許可條件審核,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3)對執法檢查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及時完善政策制度,堵塞監管漏洞。
(4)優化監管力量配置,重點向日常監管和專項整治傾斜,著力解決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問題,提升會計審計工作質量。
2.強化執法檢查
(1)各級財政部門、財政部各地監管局要聚焦關系國計民生的重點行業以及會計審計領域突出問題,加大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檢查力度,堅持“從嚴監管,從嚴執法”,嚴厲打擊會計審計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規范財務審計秩序。
(2)嚴格依法依規落實監督檢查職能,規范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定和管理,持續提升監督檢查規范化、標準化水平。
(3)創新和完善執法檢查方式,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信息技術,強化“互聯網+監督”、數字監督、智慧監督,不斷提升監督檢查效能。
(4)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骨干人才培養和執法教育培訓力度,提高行政執法人員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5)統籌監管資源,推動執法力量下沉,配齊配強與執法檢查任務相適應的工作力量,保障必要的執法條件。
3. 強化行業自律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
①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要加強對各省級注冊會計師協會工作的監督、指導和統籌,不斷完善行業自律監管手段,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貼近行業開展日常監管的優勢作用。
②切實加強行業誠信建設,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職業準則體系對專業服務的規范和指導作用,并有效運用自律監管措施,不斷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增強行業誠信觀念,推動行業全體從業人員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
③不斷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專兼職檢查人員庫建設機制,建立一支職業道德優良、業務精湛、能進能出的檢查隊伍,持續提升自律監管能力。
④配合監督機構開展聯合監管,形成監管合力,提高監管效能。
(2)代理記賬行業協會
代理記賬行業協會要加強自律管理,并做好會員服務。
(二)專業化
順應專業化要求,把專業資源整合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
1.整合教育考評資源
(1)充分發揮各級考試管理機構和各級注冊會計師協會在考試、繼續教育、人才評價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完善人才培養和評價體系,為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選拔和儲備基礎人才力量。
(2)加強國家會計學院董事會辦公室的統籌協調、服務保障職能,支持促進北京、上海、廈門國家會計學院高質量發展
①堅守高端培訓辦學使命,打造財會人才培養主陣地;堅定特色發展辦學方向,形成差異定位協同發展新格局;
②堅持資源整合辦學策略,共建攜手共進合作共贏大平臺。
(3)注重發揮地方財政部門培訓機構作用,加強支持和指導。
(4)整合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培訓力量,加強會計人才培養。
(5)充分發揮全國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的作用,聚焦推動會計專業學位教育事業發展,在學科建設、培養模式、教學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著力培養高學歷應用型專業人才。
2.整合專業智庫資源
(1)建好用好各類委員會和咨詢專家機制,不斷發揮委員和咨詢專家咨政建言、溝通協調和輿論引導作用。
(2)充分發揮各級各類高端會計人才作用,加強人才使用
(3)注重發揮中國會計學會和地方會計學會資源優勢,團結凝聚學會會員和各界力量,把會計學會建設成為組織會計學術研究的中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
(4)借助社會智庫力量,圍繞會計領域重大需求,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政策研究,同時在政策制定中廣泛聽取社會智庫的意見建議,支撐科學決策。
(三)數字化
順應數字化要求,把監管服務平臺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
1.持續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統一監管平臺
(1)堅持有利于統一監管服務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目標導向,堅持有利于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管理、方便信息上報的需求導向,持續優化、完善注冊會計師行業統一監管平臺管理權限和功能設置,實現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全生命周期監管與服務事項“統一部署、一網通辦、互聯互通”。
(2)堅持以用促建,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報告“驗證碼”的廣泛使用和社會認同。
(3)推動各級財政部門、財政部各地監管局、各級注冊會計師協會和會計師事務所全面使用統一監管平臺辦理行政許可、行政監管、自律管理等各類事項,建立統一監管平臺監測情況定期報告機制。
2.全面升級全國代理記賬機構管理系統
(1)健全全國代理記賬機構管理系統電子證照應用功能,構建代理記賬機構登記注冊、告知承諾審批及事后核查、年度備案、變更登記、注銷撤銷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2)完善代理記賬行業協會備案功能,優化備案申請、報告報送、信息變更、注銷等業務辦理流程,實現動態監管。
(3)推動全國代理記賬機構管理系統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務服務平臺建立數據接口,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
(4)開發全國代理記賬機構管理系統拓展功能,豐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和政策信息發布模塊,加強行業監管。
3.加快建設全國統一會計人員管理服務平臺
(1)加強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集成會計人員信息采集、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評價、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信用信息管理等功能,建立會計人員權威數據庫,探索推動信息化手段和工作流程融合,實現各級財政部門對會計人員的有效管理和服務。
(2)推動全國統一會計人員管理服務平臺與相關部門服務平臺等建立數據接口,實現會計人員實名認證、學歷學位信息實時校驗等,便利會計人員信息采集、關系劃轉和考試服務。
(四)協同化
順應協同化要求,把工作機制建設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手段。
1.完善央地聯動機制
(1)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完善國務院財政部門、中央有關主管單位、省級財政部門、市縣級財政部門分級管理工作體系,強化各級履職重點。
(2)要不斷健全完善央地定期會議機制、征求意見機制、信息報送機制、工作通報機制、經驗交流機制及工作聯系點機制等聯動機制。
分級管理工作體系:
部門 | 職責 |
國務院財政部門 | 加強全國會計管理工作的頂層設計,建立健全會計標準體系,指導、協調和督促各地財政部門加強準則制度實施、行業治理、人員管理,加大力度組織推進平臺建設 |
| 財政部各地監管局根據國務院財政部門統一部署,承擔會計監督檢查工作 |
中央有關主管單位 | 指導中央國家機關會計事務,做好會計人才評價和培養等工作 |
省級財政部門 | 做好本行政區域內會計管理工作的統籌協調,強化會計準則制度宣貫實施和問題收集報送、注冊會計師行業日常監管和行政執法檢查等方面職能,合理配置省級以下各層級間職責,細化任務分工,強化政策和資金保障,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 |
市縣級財政部門 | 抓好一線服務和監管,重點做好代理記賬行業管理和會計人員管理,積極配合省級財政部門做好相關工作 |
2.優化部門協同機制
(1)暢通財政部門內部協調機制,各級會計管理機構要在準則制度實施、行業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等領域加強與監督機構、考試管理機構和注冊會計師協會等機構之間的統籌協調、信息共享、協同聯動,實現會計管理工作全流程閉環管理。
(2)要圍繞“管制度、管行業、管隊伍”的職能定位,建立健全跨部門協同機制,積極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整合監管資源,加強監管政策銜接和監管數據共享,及時協調解決會計管理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充分發揮相關監管部門的協同作用,形成監管合力。
3.健全社會參與機制
(1)拓寬社會參與共建共治的渠道,發揮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非營利組織等各類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各類主體建立健全會計職能和崗位設置,動員廣大會計人員發揮專業優勢、依法監督履職。
(2)用好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機構等社會監督服務力量,有效促進會計信息質量提高。
(3)有效發揮投訴舉報監督作用,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完善投訴舉報事項辦理機制,做好投訴舉報反饋工作。
(4)通過公開征求社會意見、公示公告等方式,充分聽取公眾的意見和建議,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增強會計管理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上海市財政監督局部署推進2023年會計和評估監督檢查工作
(五)國際化
順應國際化要求,把提升參與會計國際治理能力作為推進現代會計管理工作體系建設的重要環節
1.全面參與會計國際治理
積極參與會計國際治理體系各個層級、各項機制,在多雙邊會計交流合作國際場合主動發聲,有效參與會計國際治理事務,展現大國責任與擔當,體現與中國發展水平、綜合實力相當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2.用好多雙邊交流合作平臺
(1)充分發揮會計準則委員會在技術研究、交流合作、智庫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組織動員各級財政部門、注冊會計師協會、會計學會以及企事業單位等積極參與對外會計交流合作。
(3)在各類多雙邊機制中,發揮引領議題討論、協調立場觀點、推動解決區域會計實務問題的作用,積極發展全球會計領域伙伴關系,不斷拓展會計國際交流合作范圍,提升中方影響力,為我國深度參與會計國際治理創造有利環境。
2023年中日韓三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會議在上海舉辦 3.構建高水平會計市場對外開放格局
(1)有序有力推進我國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會計審計準則等效互認,為降低中國企業境外投融資成本、推進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奠定會計標準和制度基礎。
(2)深化會計服務市場對外開放,推進會計服務行業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會計審計跨境監管合作機制,尋求靈活務實的跨境監管合作途徑和方式,維護國家信息數據安全和企業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