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專業通識知識> 會計改革與發展

我國會計準則演進及啟示

主講老師:王秀荷 課程時長:00:38:00 15821人已學

我國會計準則演進及啟示
主講:王秀荷
?   
一、我國會計準則演進歷史
二、我國會計準則發展過程中的啟示
一、我國會計準則演進歷史
(一)1988年之前的啟蒙階段
(二)1988—1992 的起步階段
(三)1992—2001年會計準則具體化階段
(四)2002—2005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階段
(五)2006會計準則體系構建階段
(六)2012年和2015年以后會計準則的最新發展
我國會計準則改革進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1988年之前的啟蒙階段
1988年之前,我國沒有會計準則一說,盡管1981年開始關注國際會計準則,并且翻譯了部分國際會計準則供會計學者研究用。那時主要是行業會計制度,如工業企業會計制度、商品流通企業會計制度、建筑企業會計制度等13個行業會計制度。
(二)1988—1992 的起步階段
1988年10月31日,財政部設立了“會計準則小組”,專門研究會計準則,意味會計準則進入起步階段,經過幾年的努力,1992年11月30日,正式發布《企業會計準則》,出臺了“兩則”(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兩制”(企業會計制度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標志著我國會計由計劃經濟模式向市場經濟模式轉換,實現了我國會計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初步協調?!?/span>
(三)1992—2001年會計準則具體化階段
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兩則、兩制”及其補充規定對現實經濟發展的適應性逐漸顯現出來。
1993年,財政部開始研究制定具體會計準則,1997年出臺第一個具體準則即《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準則,之后幾年,陸續出臺《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無形資產》等16個具體準則。
中間伴隨著修訂實施新會計法;制訂實施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制訂實施統一企業會計制度; 企業會計核算法規、規范進入到一個會計制度與會計準則并存的時期。
(四)2002—2005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階段
伴隨著2001年11月加入WTO階段,貿易、資本國際化進程大大加快,要求會計也要國際化。
會計準則體系必須適應經濟市場化程度的要求。據有關專家測算,2003年我國經濟的市場化指數為73.8%,不僅超過了市場經濟臨界水平(即市場化指數為60%),而且屬于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國家;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對會計準則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有一套公認、一致、科學的會計標準來規范企業會計行為,確保生成公開透明、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促進企業的國際經貿交流和投融資活動。
在16個會計準則基礎上,財政部主持了數十項針對性極強的會計準則研究課題,所有準則起草人員全部參與其中。這些課題于2005年陸續完成,為后來全面鋪開會計準則體系的建設奠定了較為扎實理論基礎、政策基礎和技術基礎。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