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個和職場相關的話題輪番登上熱搜,一個是#上四休三工資九折,你愿不愿意#,一個是“耐克大中華區將實行四天工作制”。恰巧,這兩個熱搜講的是同一個職場話題,即掙錢和生活,這兩個你怎么選?正在學習會計繼續教育的你,作何選擇呢?
對于這個問題的討論,網上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態度:
先商量再決策的“民主”一族:
?請先把單休改成雙休,再說其他的事;
?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需要同比例減少。不能工作時間減少了,工作量不變,否則單位時間內的工作反倒增加了;
?在變革前先把以往的加班費結一下,謝謝;
?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請先把調休制度廢除。
毫不猶豫就同意一族:
?完全贊同。反正工資基數不高,打不打折無所謂;
?可以考慮。這樣可以留出更多的時間用來兼職,畢竟兼職的收入可能比正式工作的收入更多。
堅決不贊同一族:
?上四休三可以,但堅決不能降工資;
?絕對不相信會上四休三。
上班的終極目的是掙錢,掙錢的意義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把工作、生存和生活這三個概念弄清楚。
工作和生存
|“活在世上,是非常罕見的一件事情,大多數人只是在世上,但并沒有活過。”
現在看來這是一句挺嘲諷的話語。
就目前來說,還有太多的人為了一日三餐,為了看病上學等基本生存需求而奔波勞碌,馬不停蹄。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講,他們還在底層“生理”和“安全”這兩個層面掙扎。
他們最怕什么?最怕沒有工作,最怕沒有收入,最怕在孩子需要學費、老人需要住院費的時候,身無分文,無依無靠。
有人說,天底下只有“窮病”這一種疾病。
在貧窮面前,生命都顯得蒼白無力,更何談“生活”,只能將就“生存”。
所以,對于這一類人來說,這個話題簡直“毫無意義”。休息日不是必需品,掙錢才是。有錢人是用金錢買時間,底層人是用時間換取金錢,更有甚者用生命換金錢。
工作和生活
|“過剩的財富,只能買過剩的東西。靈魂所需要的東西,都是用不著錢來買的。”
只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才能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
對于有些人來說,工作已經不是能夠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唯一途徑。相反,高壓的工作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個人生活。
這類人已經遠離“生理”和“安全”兩個基本需求,開始探尋更高層面的需求,比如“社交”“尊重”甚至是“自我價值”。對于這類人來說,目前人生階段的生存需求早已滿足,工作只是為了給生活錦上添花,更好地向內尋求,從而得到社會尊重,實現自我價值。
對于他們來說,減少工作時間,增加個人生活空間,成為必然選擇。
所以,工資打折,休息日增加,他們將非常渴望且相當贊同。
最后,小編說,如果你此時正在會計職場上努力打拼,那么該工作的時候就專心工作,該生活的時候就享受生活。如果做什么都三心二意,你終將得不到任何收獲。任何時候都不要氣餒嘆氣,更不能輕易妥協放棄,處境再艱難,也要記得告訴自己:日子是過以后的,希望總在某個不經意間出現。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