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稅體制改革發展趨勢和展望
主講:翟繼光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這表明自1994年以來已過去30年,當今財政形勢已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兩個比重”下降的現象愈發嚴重,分稅制對于政府間財政分配的功能有所削弱,地方財政穩增長面臨瓶頸,化解地方債務形勢急切。在此情形下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需要重新研判和理順,財政嵌套在各級政府層面的分配框架需要重新審視和調整,新一輪財政改革箭在弦上、勢在必行。
? 目錄
一、目前我國財稅體制面臨的問題
二、境外政府間財政關系的經驗
三、未來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展望
一、目前我國財稅體制面臨的問題
(一)我國財政收入“兩個比重”下降現象愈發嚴重
(二)現有分稅制對于政府間財政分配功能轉弱
(三)財政收入穩增長面臨瓶頸
(四)控債務與穩增長是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的重點
(一)我國財政收入“兩個比重”下降現象愈發嚴重
1994年開始實行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是我國建國以來涉及范圍最大、調整力度最強、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財政體制改革,對財政運行和宏觀經濟產生了良好的體制效應。一是,國家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分稅制財政體制基本理順了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關系,調動了各級政府理財的積極性,建立了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使財政收入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從相對數看,分稅制前的1990—1993年全國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長13.2%,而分稅制改革后十年內全國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長22%,高于改革前9個百分點。
從絕對數看,分稅制前的1990—1993年,全國財政收入平均每年增加200億—300億元,而分稅制后十年內年均新增財政收入超過3 350億元,這樣持續的高速增長是建國以來沒有過的。二是,“兩個比重”明顯提高。全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94年的10.7%逐漸提高到20%以上 ,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也由1993年的22%躍升到50%以上。
近年來,財政收入“兩個比重”下滑的現象有所突出。特別是2018年以來全國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跌破20%,而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則從1994年以來的最高點55.7%跌至2022年的46.6%,財政從經濟增長中的汲取能力和中央財政整體宏觀調控的能力有所降低。
一方面,與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兩個比重”上升形成反差,表明當前財政體制可能已不能適應最新的財政形勢和宏觀經濟形勢,需要從源頭上優化中央與地方的分配格局;另一方面,畢竟我國財政體制內已經在很長時間內沒有進行類似于分稅制一樣程度的改革,因此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呼之欲出。
(二)現有分稅制對于政府間財政分配功能轉弱
分稅制除中央與地方的稅收分成制度外,還包括中央對地方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近年來值得注意的是,分稅制主體部分“稅收收入”占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從分稅制改革初期的93%下降到2023年的83%。與此同時,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絕對數額逐年上升,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已突破9 600億元,致使轉移支付占地方財政總收入比重接近90%,遠高于多年以來的平均水平。
這些數據表明當前稅收在財政分配中的調節能力有所減弱,更多依賴于借助縱向補給的形式實現政府間財力分配。
2020年—2022年新冠疫情期間中央對地方進行了大規模的轉移支付,部分轉移支付屬于由發行特別國債的形式直達市縣基層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其他的包括保障地方“三?!边\行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獎補資金,這些轉移支付不屬于分稅制的作用范圍。近年來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比重上升,是分稅制原有功能在分解和削弱的進一步體現。 財政收入“兩個比重”下降,也預示著是否過多轉移支付會形成逆向激勵作用,對調動地方積極性產生一些負面影響。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如何將轉移支付制度融入分稅制作用體系,也是需要重新審視和進一步思考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