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現實里的精神良方 圣人系列之王陽明
主講:張娟
? 目 錄
一、陽明年譜
二、心學開端
三、心學開端
四、進入心學
五、養心功夫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
一個民族的興與衰、強與弱,根本在于其文化的特質。
中華文化在數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張力。
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夠如此輝煌燦爛而綿延不絕。
無論經歷多少坎坷和磨難,這條深植于中國人心中的文化血脈一直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成為今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和支撐力量。
這其中,王陽明無疑是卓越的貢獻者之一。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被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
他的思想集心學之大成,代表了儒學發展的一個高峰,成為當時的儒學主流。
陽明心學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近現代名人,無不從陽明心學中汲取養分。
陽明心學還遠播海外,于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成為顯學,為推動明治維新運動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至當代,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覺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樣需要充分挖掘和光大陽明學說中積極的、優秀的思想成分,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500年前,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潛心修學,悟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大道“。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07年3月在全國”兩會“參加貴州代表團審議時就深刻指出,王陽明曾經在貴州參學悟道,希望在這方面深入探索。
一、陽明年譜
年譜一: 1472-1518年
年譜二: 1519-1521年
年譜三 :1522-1529年
年譜一: 1472-1518年
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生于浙江余姚,曾筑室故鄉陽明洞中,世稱陽明先生。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公元1529年1月10日)卒。
母親鄭氏懷孕十四個月。
祖母岑氏夢見神人著紅色玉衣,在云中奏樂,送孩兒來,授予岑氏,岑氏驚醒,聞孩兒啼哭聲。
祖父竹軒公驚聞岑氏夢境,用”云“給小孩取名,故出生的樓叫”瑞云樓“。
1476年,先生五歲
相傳先生五歲不言。
一日群兒嬉,有神僧過之曰:”好個孩兒,可惜道破?!?/span>
竹軒公悟,更今名,即能言。
一日誦竹軒公所嘗讀過書,訝問之,曰:”聞祖讀時已默記矣?!?/span>
1481年,先生十歲,皆在越(紹興)
是年龍山公舉進士第一甲第一人。
1482年,先生十一歲,寓京師
十一歲隨龍山公赴京師過金山寺時,豪邁賦詩,慧智驚人: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
明年就塾師。
嘗問塾師曰:”何為第一等事?“
塾師曰:”惟讀書登第耳。“
先生疑曰:”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圣賢耳。“
龍山公聞之,笑曰:”汝欲做圣賢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