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公需課程> 修身養性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識別與處理

主講老師:張吉泉 課程時長:00:57:42 14058人已學

慢性疲勞綜合征的識別與處理
主講:張吉泉
慢性疲勞綜合征
一、定義:
慢性疲勞綜合征是一種長期的、無法通過休息緩解的極度疲勞狀態,可能伴有其他多種癥狀。
特點:
身心疲憊,極度疲勞,休息后不改善;
任何年齡均可發病,40-60歲多見,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引發的,治療的重點是緩解癥狀,是亞健康的一種表現。
二、流行病學:
不同年齡層和職業人群中的疲勞綜合征發生率。
影響:
疲勞綜合征對個體的工作、學習和社交功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生理學基礎
生理機制:
正常體能恢復過程,以及疲勞綜合征患者的生理恢復異常。
神經生物學:
疲勞與大腦神經系統、神經遞質及激素(如皮質醇)的關系。
生理學基礎
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疲勞感可以通過休息和睡眠得到緩解,但在疲勞綜合征患者中,這種恢復機制似乎受損。
研究指出,慢性疲勞可能與神經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失常有關,例如,持續的低水平炎癥反應和應激激素(如皮質醇)的異常分泌。
四、病理學與發病機制
疲勞綜合征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但研究提示可能涉及多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應、遺傳因素、心理壓力和生活方式。
這些因素可能導致持續的免疫激活和炎癥,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產生疲勞和其他癥狀。
病理學與發病機制
分類:
急性疲勞、慢性疲勞、系統性乏力癥等。
原因:
感染、免疫系統異常、精神心理因素、遺傳傾向等。
發病機制:
疲勞綜合征可能的生物學和心理學機制,如持續的免疫激活、神經內分泌調節失常等。
五、表現
癥狀:
長期疲勞、睡眠障礙、記憶和注意力障礙、肌肉疼痛等。
體征:
可能伴隨的體征,如低熱、淋巴結腫大等。
六、診斷
診斷流程,包括臨床評估、排除其他疾病、特定癥狀持續時間等。
識別:(疲勞綜合征至少具備以下11項癥狀中的四項)
1.發熱
2.淋巴結疼痛
3.經常頭痛
4.肌肉無力
5.肌肉疼痛
6.經常咽痛
7.失眠或睡眠質量差
8.關節痛
9.運動后長時間疲累
10.頭腦不清、健忘、容易煩躁、易怒、憂郁、對強光敏感、無法集中精神
11.上述癥狀在突然間開始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