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專業拓展知識> 可持續信息披露

ESG對財務報告的影響

主講老師:楊映月 課程時長:00:59:14 14578人已學

ESG對財務報告的影響
主講:楊映月
? 目錄
一、ESG1.0到3.0的發展
二、ESG對財務報告的影響
三、ESG優秀企業實踐案例分析
一、ESG1.0到3.0的發展
ESG的誕生
聯合國在2004年發布的《環境項目金融倡議報告》中,首次使用了ESG一詞,在報告基礎上制定了負責任投資原則:
1.我們將把ESG問題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
2.我們將成為積極的所有者,并將ESG問題納入我們的所有權政策和實踐。
3.我們將尋求被投資實體對ESG相關問題進行合理披露。
4.我們將推動投資行業廣泛采納并貫徹落實負責任投資原則。
5.我們將共同努力,提高執行負責任投資原則的效力。
6.我們將各自報告我們在執行負責任投資原則方面的活動和進展。
ESG 1.0:評級時代
沒有多少上市公司披露其環境、社會和治理表現。
當時主流的模式是只報告法規要求披露的內容,而其要求披露的幾乎全部是財務信息。
ESG研究公司(如MSCI和Sustainlytics通常會向每個公司發送一份包含數十個甚至數百個問題的問卷調查,有時還會與管理層交談和/或實地調研這些公司,以便收集公司的E、S和G數據。
評級一般采用字母評級(MSCI對公司的評級是從 A 到 E)或數字評分Sustainalytics的評分范圍為1~100)的形式。
直到2015年左右,使用評級一直是ESG基金選擇和構建投資組合的主要形式。
ESG 2.0:實質性原則走到臺前
評級存在缺陷:一家公司可能會從MSCI得到較高的可持續評級,而從Sustainalytics得到較低的分數。
指標存在分歧:
1.不同研究公司的衡量標準可能不盡相同。(計算環境罰款來衡量公司的污染風險 vs 計算產生的廢物噸數)
2.即使衡量標準是相似的,它們的度量方法也可能不同。
(根據公司披露的信息 vs 使用模型或估算)
3.研究人員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計算他們的評級。
(給環境問題分配更高的權重 vs 更強調公司治理)
最重要的ESG問題是影響公司財務的問題,這就是實質性原則(也稱重要性原則)的概念。
2010年,哈佛大學負責任投資倡議組織發布了《從透明度到績效:基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的關鍵問題》,呼吁將最大限度信息披露的目標聚焦于實質性信息披露。
一些ESG議題在某些行業非常重要,而在其他行業則不那么重要。(工作場所安全對銀行業與礦業的財務風險影響)
2011年,可持續發展會計標準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簡寫為SASB)成立。SASB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其使命是標準化可持續發展信息。SASB在5個可持續發展維度下,從26個廣泛相關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中確定了相關主題。
2021年11月,SASB被并入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International Sa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簡寫為ISSB)。ISSB將創建一套統一的標準,以供70多個國家的公司和投資者使用。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