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背景下的數據保護
主講:尹巧蕊
? 目錄
一、數據的基本內涵
二、數據保護應有的雙核定位
三、數字保護的歐美模式
四、智慧中國的數據保護新路徑
數字時代來臨,值得深思的是:在18世紀,人本主義從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走向以人為中心,把神推到一旁。而在21世紀,數據主義則可能從以人為中心走向以數據為中心,把人推到一邊。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
數字世界充斥著海量數據分析,數據化是社會最主要的特征。數據成為了數字時代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新型生產要素,即權威觀點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已不再是石油而是數據。
數據主義在推崇數據流量最大化、信息自由是至善的狂熱中異化為“數本主義”,數本主義迷信“數據至上”則存在吞噬人的主體性、數據自由、人本價值等隱患,放大“數據利維坦”、“信息霸權”、“科技反噬”等。
1.2018年8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APP 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顯示,遭遇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人數占比為 85.2%,沒有遇到過的僅占 14.8%;
2.2018年,“數據堂”員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3.2019年9月,北京青年報報道網絡商城公開售賣17萬“人臉數據”事件;
4.雅詩蘭黛4.4億用戶數據泄露及遭遇網絡安全事件;
5.特斯拉公布車主行車數據事件引發爭議與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