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公需課程> 科學發展

數字中國背景下的數據保護

主講老師:尹巧蕊 課程時長:01:12:47 12390人已學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據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社會財富。然而,數據泄露、濫用等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對個人隱私、企業利益和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因此,培養人們的數據安全意識,提高保護數據的能力,可以為數字中國的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本課程講解了數據的基本內涵:主要介紹數據保護的定義、目的和重要性;數據保護應有的雙核定位:分析數據基本權益保護與數據開放與自由流動的利益保護等問題;數字保護的歐美模式:歷數歐美國家法律條例和相關案例,解析其特點、模式;智慧中國的數據保護新路徑:展開我國特色模式,具體講解數字中國的建設與發展。 尹巧蕊老師,中央司法警官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法理學、法社會學、司法行政制度、部門法等方面研究。多次為政府機關、司法行政部門、教育局、企業管理機構等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課程氛圍輕松,講解生動細致,寓教于樂。
數字中國背景下的數據保護
主講:尹巧蕊
? 目錄
一、數據的基本內涵
二、數據保護應有的雙核定位
三、數字保護的歐美模式
四、智慧中國的數據保護新路徑
數字時代來臨,值得深思的是:在18世紀,人本主義從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走向以人為中心,把神推到一旁。而在21世紀,數據主義則可能從以人為中心走向以數據為中心,把人推到一邊。
                      ——尤瓦爾·赫拉利《未來簡史》
數字世界充斥著海量數據分析,數據化是社會最主要的特征。數據成為了數字時代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新型生產要素,即權威觀點認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資源已不再是石油而是數據。
數據主義在推崇數據流量最大化、信息自由是至善的狂熱中異化為“數本主義”,數本主義迷信“數據至上”則存在吞噬人的主體性、數據自由、人本價值等隱患,放大“數據利維坦”、“信息霸權”、“科技反噬”等。
案例
 數據濫用與安全隱患的“野蠻生長”
1.2018年8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APP 個人信息泄露情況調查報告》顯示,遭遇過個人信息泄露情況的人數占比為 85.2%,沒有遇到過的僅占 14.8%;
2.2018年,“數據堂”員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
3.2019年9月,北京青年報報道網絡商城公開售賣17萬“人臉數據”事件;
4.雅詩蘭黛4.4億用戶數據泄露及遭遇網絡安全事件;
5.特斯拉公布車主行車數據事件引發爭議與質疑;
  • 數字中國背景下的數據保護

  • 一、數據的基本內涵

  • 三、數據保護的歐美模式

  • 中小微企業如何降低經營風險

  • 四、智慧中國的數據保護新路徑

  • 二、數據保護應有的雙核定位

  • 三、數字保護的歐美模式

  •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