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績效目標和指標
《中央部門項目支出核心績效目標和指標設置及取值指引(試行)》
(一)背景
近年來,各中央部門和單位加快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績效自評工作在提高部門和單位績效管理理念意識、壓實績效責任、更好服務人大等外部審查監督、推進績效信息公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缺乏總體明確的規范,影響了績效自評質量的提升。
(二)主要內容
一是明確了指標設置思路。各部門各單位編制績效目標時,要按照確定項目績效目標、分解細化指標、設置指標值的三個步驟,逐步分解設置績效目標和指標。同時,要加強不同層級項目之間績效指標的有機銜接,確保任務相互匹配、指標邏輯對應、數據相互支撐。
二是突出了指標設置原則??冃繕藨斉c部門職責及其事業發展規劃相關,涵蓋政策目標、支出方向等主體內容,體現項目主要產出和核心效果,堅持細化、量化,便于衡量評價。為此,《指引》提煉了高度關聯、重點突出、量化易評三項原則,闡述了各項原則的具體要求,確??冃繕司幹品弦幏丁?nbsp;
三是規范了績效指標類型和設置要求??冃е笜税ǔ杀局笜?、產出指標、效益指標和滿意度指標四類一級指標。原則上每一項目均應設置產出指標和效益指標。工程基建類項目和大型修繕及購置項目等應設置成本指標,并逐步推廣到其他具備條件的項目。滿意度指標根據實際需要選用。在此框架下,逐項對一級指標和相關二級指標的定義、設定情形等進行解釋說明。
四是細化了績效指標的具體編制方法。《指引》從績效目標編制的具體工作入手,對績效指標名稱及解釋、績效指標來源、指標值設定依據、指標完成值取值方式、指標完成值數據來源、指標賦分規則、指標分值權重、佐證資料要求等內容進行說明和舉例,對相關需填報內容進行規范。
(三)成本約束方面的規定
一是體現強化成本控制的導向。項目支出首先要強化成本的概念,加強成本效益分析。為加強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應當設置成本指標,以反映預期提供的公共產品或服務所產生的成本。同時,將“成本指標”由之前的二級指標調整為一級指標,并進一步細化為經濟成本指標、社會成本指標、生態環境成本指標三類二級指標。
二是突出對支出成本的全面反映。在通過“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等指標反映項目支出正外部性的基礎上,對于具有負外部性的支出項目,還應選取負作用成本指標,體現相關活動對生態環境、社會公眾福利等方面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以綜合反映項目支出的整體效益,實現對項目效益的科學準確衡量。
三是推動逐步實現對社會生態類效益指標的量化反映。對于具備條件的社會效益指標和生態效益指標,應盡可能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在予以貨幣化等量化反映的基礎上,轉列為經濟效益指標,以便于進行成本效益分析比較,為下一步績效管理改革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