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專業拓展知識> 其他財會財經熱點
主講老師:陳擇華 課程時長:01:02:51 9974人已學
“雙碳”與企業管理機制變革、重塑、轉型
主講:陳擇華
? 目 錄
第一章:“碳”與企業管理機制變革
第二章:管理機制建設與管理方法
第三章:績效管理變革
第四章:崗位管理要求與變化
第五章:企業轉型路徑與方法
第六章:數字化與持續改善
第七章:案例借鑒
第一章:“碳“與企業管理機制變革
一、企業碳管理
二、碳管理與管理的不適應性分析
一、企業碳管理
1. 碳管理的主要目標
2. 碳管理的核心內容
3. 碳交易管理
1. 碳管理的主要目標
有效應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合規要求
提高自身碳排放控制和管理能力
提升參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的能力
2. 碳管理的核心內容
1)碳排放數據管理
碳排放數據管理主要包括整理和匯總碳排放量統計核算的原始數據和證據文件、填報控排企業年度碳排放報告、組織各職能部門配合核查機構完成碳排放核查等。碳排放數據管理的核心是碳排放量統計核算、落實碳排放核查,其管理目標是及時、準確地匯總控排企業碳排放量數據,高效地支撐碳排放核查工作。
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數據監測與分析
嚴格制定并實施年度碳排放監測計劃;
用能部門正確記錄能源使用與消耗;
匯總整理各用能部門數據,分析出現異常數據原因;
依據監測數據跟蹤全年碳排放量,并預測預警配額盈缺量;
建立監測設備與計量器具臺賬,做好維護與定期校驗工作。
(2)數據核算與報告
嚴格按照相應行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與報告指南的規定與要求,組織和實施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活動;
正確識別排放源與排放邊界,建立排放源臺賬,記錄邊界變化情況;
建立并保持有效的數據內部校核與質量控制要求,包括對文件清單、原始資料、檢測報告等要求;
建立數據缺失處理方案。
(3)配合核查
遴選核查機構,安排具體現場訪問日期;
協調各部門人員準備核查所需的相關數據資料;
正確回答核查員提出的問題;
對核查報告進行審核并確認。
2)碳資產管理
碳資產管理的核心是提高配額持有量、控制碳排放量、縮小配額缺口,其管理目標是在確保配額量能夠滿足履約要求前提下控制履約成本。充分掌握控排企業碳排放配額與碳排放量狀況,當碳排放配額不足時,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保證有足夠配額進行履約;當碳排放配額富余時,對碳資產進行合理的經營管理,通過交易或其他碳金融方式提高收益。碳資產管理主要包括年度碳排放配額的盈缺分析、年度碳排放配額履約、新增設施配額申請(如有)、應對碳交易機制工作年度預算制定、碳排放目標分解與完成情況考核、碳交易政策與市場信息分析研究、碳配額交易申請提出等。
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配額申請與履約
監測跟蹤數據,核算全年碳排放量,分析配額盈缺量;
準備并提交新增設施配額申請所需材料;
測算履約成本,制定財務預算;
明確履約不合規的相關處罰機制;
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相關規則和交易需求開立碳排放權交易相關賬戶;
設置登記賬戶、碳排放權交易相關賬戶管理權限,對相關賬戶進行管理;
在國家規定時間內完成交易和履約。
(2)碳排放績效考核
正確設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碳排放績效考核參數;
基于良好的數據管理體系科學預測年度碳排放量;
通過配額分解科學設定不同部門碳排放目標;
制定嚴格的碳排放績效考核機制。
(3)CCER管理(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
明確CCER開發成本、流程與周期;
明確CCER履約規則、使用條件并密切關注相關政策;
掌握CCER市場動態與價格區間;
挖掘CCER開發潛力,研發CCER方法學。
3. 碳交易管理
碳排放權交易管理的核心是交易資金管理、交易方案審批、碳資產交易操作,其管理目標是在加強監管與風險防控的同時保證交易流程具有一定靈活性。通過提高交易管理水平,可以實現碳資產增值,
一方面需要具備較強交易能力的專業人才,以便準確把握碳排放權交易的價格變化趨勢,選擇較好的買入與賣出時機,有效降低交易風險;
另一方面需要更加靈活的交易審批流程和寬松的資金監管機制,保證能夠根據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形勢變化迅速進行交易。
主要工作包括:
明確配額(及CCER)交易程序與交易規則;
制定配額(及CCER)賣出與買入交易工作程序;
制定配額(及CCER)場內與場外交易工作程序;
基于企業配額盈缺分析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分析制定交易方案;
制定交易資金審批程序及交易資金計劃;
制定交易資金風險防控制度。
二、碳管理與管理的不適應性分析
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啟動后,如果控排企業采取傳統的管理機制,缺少部門聯動,將容易導致控排企業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效率降低,甚至出現管理混亂等問題,導致履約工作不到位而受到行政處罰、經濟懲罰或信用懲罰。
第一章:“碳”與企業管理機制變革
第二章:管理機制建設與管理方法
第三章:績效管理變革
第四章:崗位管理要求與變化
第五章:企業轉型路徑與方法
第六章:數字化與持續改善
第七章:案例借鑒
相關課程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