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公需課程> 國策黨建

人才思想與人才強國戰略

主講老師:張洪吉 課程時長:01:00:37 10354人已學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人才的時代,是人才的世界。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并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習近平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否則就難以順利實現?!?本次課程共分為四個部分進行講解,分別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才思想、國外發達國家人才治理經驗、人才強國戰略的時代意義以及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布局與實現路徑。通過老師的講解,使學員朋友深刻認識到人才在國家發展與經濟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激發了學員的學習熱忱。 張洪吉老師教授,河北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副院長,2021年,被評為第十屆中國MBA十佳教授。語言精練,專業功底強,非常注重學員對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人才思想與人才強國戰略
主講:張洪吉
?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二、國外發達國家人才治理經驗
三、人才強國戰略的時代意義
四、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布局與實現路徑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一)“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重才意識
(二)“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選拔標準
(三)“廣招人才,唯才是舉”的任用原則
(四)“治國之道,在舉賢”的人才地位
(五) 中國文化中的人才思想中其它研究成果
(六)中國人才學研究的階段及規律性論點
(一)“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重才意識
古今中國,杰出的政治家都極其看重人才的作用。
案例1
 西周時,太師姜尚提出了“治國安家,得人也。亡國破家,失人也”的思想。
案例2
 孔子說:“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币馑际堑朗侨水吷非蟮恼胬?,引領著君主和人民的方向和道德信仰,然而沒有人,道也是無法弘揚的,君主、人民信仰道,但道的興盛在于人,國家的興盛衰敗也在于人,卻不在于道,沒有能力的賢才是不能將道宣揚光大,所以在人與道的相比之下,人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案例3
 管子從歷史經驗中認識到,圣王之治,“非得人者,未之嘗聞”;暴王之敗,“非失人者,未之嘗聞”?!叭?,不可不也,此天下之極也”。
案例4
 墨子認為,治國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則國家之治薄”。
案例5
 早在創業之初,曹操就非常重視網羅人才;建都許昌之后,又一再下達“求賢令”,以朝廷的名義招納賢士,試圖把散落在民間的人才都聚集起來。
案例6
 《禮記·中庸》載: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道,布政之策。其人存,其政舉。其人亡,其政息?!敝赋鰢业呐d盛取決于人才。
案例7
 唐太宗李世民集前人重才思想之大成,結合自己的治國體會,提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的著名論斷,這是當時對人才重要性的最高概括。這些古代先哲的論述揭示了天下興亡、社稷安危、國運盛衰,皆系于人才的道理。
(二)“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選拔標準
案例8
 孔子說,君子之道有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這三項行為標準里面,“仁”屬于德,“知”“勇”屬于才智能力。
案例9
 戰國末期,荀子對用人標準是這樣論述的:對那些雖然才智出眾而品德不好的人,絕不可重用;對品德雖好但缺乏才智的人,也不可重用;那些既有才智而且品德又好的人,才是君主之寶啊,他們能輔佐君主成就王霸之業。
這段話把德才兼備的用人思想表達得十分清楚,其中“既有才智而且品德又好”(“既知且仁”),是“德才兼備”這一概念的源頭。
案例10
 古代職場主要采用舉薦的方式,在任者選拔出合適的優秀人才也成了考核標準之一。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近者說,遠者來”??鬃诱J為先舉薦自己所知道的賢才,自己所熟識的賢才自會來投靠你,同時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還要依靠眾人的力量。
孔子的學生仲弓做了季氏的主管,問孔子怎么做才能發現人才,孔子說:“舉而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意思是,推舉你所了解的人,那些你所不了解的人,別人難道會讓他們埋沒嗎?孔子之意在于啟發仲弓,不能僅僅靠自己觀察發現,還要依靠眾人的力量,發現舉薦人才。
案例11
 孟子是孔子后的儒家集大成者,被后人尊奉為僅次于孔子的“亞圣”。孟子的政治主張的核心是“民本”思想,在人才思想方面,孟子發展了儒家的觀點,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意見。
孟子認為“尊賢”是治國之本,是“仁政”的標志。他指出國家“不用賢則亡”,“不信仁賢,則國空虛”;“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養士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他認為正確任用賢才是興旺國家的關鍵。正確的任用賢才,不僅可以推動國家的發展,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能人志士。
案例12
 孟子在《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提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證明憂患可以激勵人奮發有為,磨難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人才都是經過磨練和歷練形成的,人的實際能力和被發掘前的社會地位是沒有什么聯系的,同時人才是客觀存在的,但人才也需要伯樂的慧眼發掘。
從先秦開始,古人在論述人才的素質條件時,就已注意從品德和才能兩方面來考慮問題了,并相繼提出了“既知(智)且仁”“才行俱兼”“才行兼備”“才德兼優”等概念。不僅如此,古人還非常明確,并相當科學地論述了“德”與“才”之間的關系,先后提出了“德”為“才之帥”,用人以“德行為先”“德行為首”“以德為本”等概念。
  • 人才思想與人才強國戰略

  •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才思想

  • 二、國外發達國家人才治理經驗

  • 三、人才強國戰略的時代意義

  • 四、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布局與實現路徑

  •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