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公需課程> 國策黨建

“二十大”后政治經濟形勢

主講老師:陳擇華 課程時長:01:03:39 16628人已學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對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本次課程將從中國式現代化與203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雙碳戰略與策略選擇、人民為本與共同富裕等九大方面展開介紹,進一步深入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陳擇華,中國管理研究院知識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交易成本經濟學研究室主任、中國企業家協會一帶一路研究部主任,中關村產融促進會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善于結合最新的經濟形勢、學員所在區域的特點,進行內容的更新。經濟學家的縝密、企業家的穩健、學者的風度、教師的儒雅,是學員對老師的一致評價。
3.全球經濟深度調整
人口紅利:是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呈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更多依靠成本低的優勢。
質量紅利:關鍵看教育、素質的提升
隨著經濟的發展依賴人口紅利發展的方式會慢慢淘汰,引發產業國際化轉移,造成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降速等,引發一系列風險。
優化營商環境與產業發展的成本控制將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關鍵點
4.超前布局與追趕
2022年國家提出了提前10年布局的規劃。
在東部地區,江蘇提出,積極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北京提出,培育數據驅動的未來產業;福建提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打造大數據、物聯網、衛星應用等千億元產業集群。
在中西部地區,湖北提出,超前布局量子信息、類腦科學、元宇宙等未來產業;重慶提出,培育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綠色低碳等未來產業集群;甘肅提出,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能、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
在東北地區,吉林表示要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國家雙鏈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未來產業孵化試驗區;黑龍江在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中表示,要高質量打造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
(二)“二十大”對未來的描述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2.中等發達國家
3.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階段綱領的概括,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中等發達國家
中等發達國家大體標準:基礎設施(軟件設施、硬件設施)發達且總體基本現代化的程度發達。按照普通物價標準來說,大眾收入指的大眾收入折合每月收入1 000美元以上和每月收入2 500美元以下,也就是大眾生活水平比較高。
主要體現:現代科技發達,工業發達,商業發達,農業發達,教育發達,教育平等,教育達到世界高標準,收入比較高,城市比較現代化,保障比較現代化等。
3.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創新型國家,是指那些將科技創新作為基本戰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形成日益強大競爭優勢的國家。
主要表現:整個社會對創新活動的投入較高,重要產業的國際技術競爭力較強,投入產出的績效較高,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在產業發展和國家的財富增長中起重要作用。
主要特征:創新投入高,國家的研發投入即R&D(研究與開發)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0%以上;自主創新能力強國家的對外技術依存度指標通常在30%以下;創新產出高。
2022年8月,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5年9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發表重要講話中提出的治國理政方針理論。“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span>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考
1.不是簡單的復制蘇聯體制,也不是資本主義
2.不能將財富過度集中失去平衡
3.保持財富結構與上升速度均衡
  • “二十大”后政治經濟形勢

  • 一、“二十大”的背景與未來

  • 二、中國式現代化與2035

  • 三、進入新時代——從應局、破局到構建新格局

  •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

  • 五、雙碳戰略與策略選擇

  • 六、“二十大”再談供給側改革與平衡

  • 七、經濟發展由虛向實

  • 八、創新與人才

  • 九、人民為本與共同富裕

  •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