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公需課程> 宏觀經濟
主講老師:陳擇華 課程時長:00:58:55 12335人已學
(四)重新思考產業結構
1.產業結構調整的國家政策
2.貨幣政策的偏移
3.財政政策與拉動
1.產業結構調整的國家政策
態度轉變的“五”到“三”
產業從新舊動能轉化向穩中求進轉變
態度轉變的“五”到“三”
五:積極支持類、適度介入類、維持類、控制類、壓縮類
三: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
產業從新舊動能轉化向穩中求進轉變
新舊動能轉化:新模式代替舊模式,新業態代替舊業態,新技術代替舊技術,新材料新能源代替舊材料舊能源。形成以新動力,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新動能。
穩中求進:以內需為基礎,增強外部競爭能力。
2.貨幣政策的偏移
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擴大新增貸款規模,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杠桿率基本穩定。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資金更多流向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擴大普惠金融覆蓋面。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減少收費,讓廣大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融資便利度提升、綜合融資成本實實在在下降。
3.財政政策與拉動
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嚴重行業企業信貸投放,繼續執行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信用貸款支持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27.3%,大型商業銀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幅超過40%,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加強國家實驗室建設,推進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提高間接費用比例,擴大科研自主權。延續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開展重點產業強鏈補鏈行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新興產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減稅與退稅并舉。
一方面,延續實施扶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政策,并提高減免幅度、擴大適用范圍。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對小微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100萬元至300萬元部分,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各地也要結合實際,依法出臺稅費減免等有力措施,使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以穩定市場預期。
另一方面,綜合考慮為企業提供現金流支持、促進就業消費投資,大力改進因增值稅稅制設計類似于先繳后退的留抵退稅制度,今年對留抵稅額提前實行大規模退稅。
優先安排小微企業,對小微企業的存量留抵稅額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還,增量留抵稅額足額退還。重點支持制造業,全面解決制造業、科研和技術服務、生態環保、電力燃氣、交通運輸等行業留抵退稅問題。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顯著加大,以有力提振市場信心。預計全年退稅減稅約2.5萬億元,其中留抵退稅約1.5萬億元,退稅資金全部直達企業。中央財政將加大對地方財力支持,補助資金直達市縣,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資金調度,確保退稅減稅這項關鍵性舉措落實到位,為企業雪中送炭,助企業煥發生機。
一、從發展走向發達
二、從傳統到綠色發展
三、從歐美到雙循環重塑
四、從房地產到新支柱產業
五、從基礎建設拉動到全國統一大市場
六、從規模經濟到創新驅動
七、從計劃生育到人口結構重塑
八、從少部分先富起來到共同富裕
九、從勞動經濟向智能經濟轉變
相關課程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