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奧會計在線> 繼續教育> 全部課程> 專業拓展知識> 金融基礎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解讀

主講老師:韓琳 課程時長:00:51:12 14215人已學

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資管業務規模不斷上升,至2017年末,不考慮交叉持有因素,總規模已達百萬億元,但是由于同類資管業務的監管規則和標準不一致,導致監管套利活動頻繁,提高了社會融資成本,影響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所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部門制定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 本次課程通過兩大部分進行講解,首先對《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總體進行概述,講述了制定背景、總體思路等內容,接著對部分重點內容進行了解讀,例如:資管產品的分類、合格投資者有哪些、資管產品投資限定等等。老師講解重點突出,案例豐富且貼近實務,希望通過老師的講解,同學能對《資管新規》有深一步的認識。 韓琳老師,注冊會計師,從事財稅工作10年多年,具備扎實的財稅知識儲備,主要負責管理基金產品的會計核算、財務報表出具、集團及財政部各類管理報表報送、統籌年終決算、管理基?產品的納稅申報、所得稅年度匯算清繳、稅務籌劃。思路清晰,講解細致,課堂上輕松學習,將抽象的內容案例化,輕松過程中將知識點說的透徹。

《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解讀

主講:韓琳

? 目 錄

一、概述

二、重點條文解讀

一、概述

(一)制定背景

我國金融機構資管業務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攀升,截至2017年末,不考慮交叉持有因素,總規模已達百萬億元。

由于同類資管業務的監管規則和標準不一致,導致監管套利活動頻繁,一些產品多層嵌套,風險底數不清,資金池模式蘊含流動性風險,部分產品成為信貸出表的渠道,剛性兌付普遍,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形成監管不足的影子銀行,一定程度上干擾了宏觀調控,提高了社會融資成本,影響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加劇了風險的跨行業、跨市場傳遞。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銀行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部門制定了《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

(二)總體思路和監督理念

1.總體思路:按照資管產品的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對同類資管業務作出一致性規定,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監管套利空間,為資管業務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2.監管理念:針對分業監管下標準差異催生套利空間的弊端,加強監管協調,強化宏觀審慎管理,按照“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實施功能監管,是規范資管業務的必要舉措。《資管新規》明確,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對資管業務實施宏觀審慎管理,按照產品類型而非機構類型統一標準規制,同類產品適用同一監管標準,減少監管真空,消除套利空間。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在資管業務的市場準入和日常監管中,要強化功能監管。

(三)適用范圍

未經批準不得從事金融業務,金融業務必須接受金融監管。

1.適用于金融機構的資管業務:銀行、信托、證券、基金、期貨、保險資管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接受投資者委托,對受托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的金融服務。

2.資管產品: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資金信托,證券公司、證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子公司、保險資管機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發行的資管產品等。

【提示】

1)依據金融管理部門頒布規則開展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依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頒布規則發行的養老金產品不適用。

2)創業投資基金、政府出資產業投資基金的相關規定另行制定。

3)“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主要指私募投資基金的發行和銷售。私募投資基金適用私募投資基金專門法律、行政法規,其中沒有明確規定的,適用《資管新規》。

(四)資管新規細則體系

(五)過渡期安排

1.過渡期內:

1)金融機構發行新產品應當符合本意見的規定。

2)為接續存量產品所投資的未到期資產,維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市場穩定,金融機構可以發行老產品對接,但應當嚴格控制在存量產品整體規模內,并有序壓縮遞減,防止過渡期結束時出現斷崖效應。

3)金融機構應當制定過渡期內的資產管理業務整改計劃,明確時間進度安排,并報送相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由其認可并監督實施,同時報備中國人民銀行。

2.過渡期后:

1)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本意見進行全面規范。

2)因子公司尚未成立而達不到第三方獨立托管要求的情形除外。

3)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存續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

  • 一、概述

  • 二、重點條文解讀

  •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