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過會計繼續教育的會計人都清楚,所謂的納稅人很多時候不單單指“一個人”,大多數時候還涵蓋著需要履行納稅義務的企業。而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業務項目越來越多,其風險也相應的變得難以控制??梢院敛豢鋸埖恼f,只要存在涉稅問題的企業,都有可能成為“風險納稅人”。那么企業成為風險納稅人的成因是什么?又該如何解除呢?
一般來說,納稅人的風險會被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無風險、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其大致分為財務和法律兩個方面,主要表現為企業財務方面受到損失,但也存在因違法受到處罰及喪失企業信譽風險。
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的納稅風險分布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它的形成是企業內外部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應對納稅風險首先要正確識別風險形成的因素,而納稅風險的來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企業盲目納稅。企業由于財務人員的工作疏忽或缺乏必要的稅務知識忘繳或少繳了稅,或由于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無知無故多繳納了稅款。
2.企業稅負異常。很多企業財務人員稅務籌劃做的不好,導致稅負忽高忽低,容易被國稅預警,或成為風險納稅人。
3.企業發票問題??赡芎汀白咛悠髽I”有增值稅專用發票往來,取得了“異常憑證”。
4.企業存在虛開等問題。稅局通過后臺系統,可能會檢測到該企業所開發票不合理,或者是發票有風險、三流不一致等。
5.發票軟件不符合要求。稅局要求企業開票軟件必須升級的,由于企業種種原因沒有進行相應的升級處理,也會成為風險納稅人。
6.直接走逃失蹤不納稅申報?;螂m然申報但通過填列增值稅納稅申報表相關欄次,規避稅務機關審核比對,進行虛假申報的。
7.一些特殊情況。如企業法人、財務人員、辦稅人員為同一人的,企業注冊地址被列入“高風險地址”的。
需要注意,以上第三點提到的“走逃企業”,是指稅務機關找不著這家公司了,也不知道這個公司。
綜上所述,企業成為風險納稅人,無非就是三種情況:一是稅務原因,而是地址原因,三是銀行原因。所以想解決問題,也要從三方面進行著手。
如果是稅務原因,則需要先把賬目進行整理,找出問題所在,然后到稅務局去變更和解除異常。
如果是地址原因,則需要持有諸如場地使用證明、法人持身份證等有效證件,到工商局找專人管理員解除異常。
如果是銀行原因,便需要先找到開戶銀行,咨詢風險納稅人的成因是什么以及處理方法,再去相應處理。
企業被列為風險納稅人,需要積極配合稅務機關的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加以整改,該補稅的補稅,做到合法經營、依法納稅。
如果遇到了自己企業成為風險納稅人的情況,財務人員一定要謹慎對待,不然不僅自己的工作無法進行,嚴重的還要承擔法律責任。我們既然知道了自己企業成為了風險納稅人,相應就會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這就需要一步一步的按程序來。當然了,如果你已經完成會計繼續教育報名了,相應的課程也會有詳細的教程。
(本文由東奧會計在線原創,轉載須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