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奧會計在線 > 法規庫 > 其他經濟法規 > 正文
類 別:其他經濟法規文 號:黑政辦發[2024]41號頒發日期:2024-10-22
地 區:黑龍江行 業:全行業時效性:有效
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黑龍江省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10月22日
黑龍江省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4〕44號),推動我省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措施。
一、推動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
(一)全面落實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進《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實施。開展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相關工作專題培訓,指導各市(地)和自由貿易試驗區落實兩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梳理我省負面清單落地情況,推動電信、金融、教育、醫療、文化和旅游等領域擴大開放。
(二)發揮對外開放平臺引領作用。加大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集成創新力度,開展服務貿易領域首創性、集成式探索,形成一批服務貿易領域制度性創新成果。做好增值電信業務許可審批、教育領域支持工作,委托下放市場管理、文物保護等行政權力事項。推動哈爾濱市爭創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
(三)加強規則對接和規制協調。發揮中俄開放合作最前沿優勢和牽頭省作用,加強對俄交通物流、科技教育、文化和旅游等服務貿易領域對接交流。深化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成員國服務貿易合作,培育服務貿易新動能。規范服務領域許可、資質和技術標準,簡化許可審批程序,提高監管政策透明度,降低跨境服務貿易成本。落實國家服務認證制度,加強認證活動監管。
(四)提升服務貿易標準化水平。落實國家服務貿易標準化行動計劃,積極開展服務貿易標準國際化工作,為相關部門和企業提供檢索國際標準題錄信息指導。加強中俄標準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促進中俄貿易標準銜接。
二、促進資源要素跨境流動
(五)便利專業人才跨境流動。加強外國人才來黑龍江就業許可等管理服務,落實國家外籍人才停居留相關便利政策措施,為符合條件的外籍人才提供創新創業和停居留便利。暢通境外職業資格證書認定渠道,采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認可,支持和鼓勵外籍人員按規定在我省從業。
(六)優化跨境資金流動管理。鼓勵優質企業開展貿易收支便利化試點,實施外匯業務電子單證、業務審核簽注手續等便利化舉措。鼓勵具備跨境金融服務能力的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積極開展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和再融資業務。
(七)促進技術成果交易和運用。整合優化國際科技合作資源,拓寬合作渠道,著力推動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國家科學技術部門對接,建立雙邊、多邊交流長效對接機制,開展國際科技合作和技術轉移。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爭取在我省布局建設“一帶一路”國際技術轉移中心。持續推進知識產權證券化工作,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鼓勵商業銀行對接服務貿易領域融資需求,在依法依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采用知識產權質押、預期收益質押等融資方式,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和交易。
(八)推動數據跨境高效便利安全流動。組織我省基礎電信企業按需申請建設開通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開展自由貿易試驗區數據跨境負面清單備案工作。做好對相關外商投資企業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申報及程序的指導,解決外商投資企業在數據跨境流動方面遇到的問題困難。
三、推進重點領域創新發展
(九)增強國際運輸服務能力。持續推動哈爾濱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建設,鞏固運營已開通國際貨運航線,做好國際航線引進工作,用好哈爾濱對俄國際航權支持政策。充分利用客艙腹艙載運能力,提高國際貨運輻射范圍。鼓勵成立我省航空物流全貨機企業。進一步優化國際航線網絡布局,對接“一帶一路”建設要求和旅游市場需求,積極開發國際客運航線。鼓勵有經營國際寄遞業務資質的快遞企業在全省口岸設置經營場所。利用國鐵集團數字口岸和快速通關系統、95306鐵路貨運電商平臺開發中歐班列和國際聯運貨物電子運單,與俄鐵后貝加爾局和遠東局開展國際聯運運單電子信息交互試點工作。積極推進黑河國際郵件互換局“9610”監管場所建設工作。
(十)提升旅行服務國際競爭力。為外籍人士提供移民出入境領域政策咨詢解答,進一步提高在我省工作生活外籍人才在移民出入境領域的便利度。在全省三星級以上飯店和4A級以上景區等場所按照市場需求和意愿布設外卡POS機、外幣兌換點和ATM機。組織開展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專項行動。依托重點口岸擴大開放和升級改造,加快海關“智慧放檢”建設,推進智能化升級,進一步提升旅客通關效能。
(十一)支持專業服務貿易發展。鼓勵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培育引進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支持地理信息企業拓展海外業務。推動高校畢業生與跨境企業有效對接。鼓勵金融機構推出適應服務貿易特點的金融服務。加大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力度,推進中外合作辦學高質量發展。鼓勵標準化技術服務機構面向社會需求提供專業化服務。推進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發展農業服務貿易,帶動農資、農機、農技等出口。推動哈爾濱市和大慶市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培育具有我省特色的服務外包集聚區。加強東北亞國際仲裁中心建設,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組建全省涉外調解專家庫,依法化解涉外商事糾紛。
(十二)鼓勵傳統優勢服務出口。推進邊境市(縣)中醫醫院遠程診療功能的建設應用,探索面向境外提供中醫藥線上診療服務。組織省內中醫藥服務出口機構參加國際醫療展會,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醫藥服務品牌。培養國際化人才,確保與國際患者的無障礙溝通。支持我省知名餐飲企業開展中餐品牌國際化經營。鼓勵引導鍋包肉、鐵鍋燉等龍江特色餐飲“走出去”,提升龍江餐飲文化國際影響力。加強體育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派隊赴俄羅斯參加相關賽事。
(十三)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推進綜合保稅區綜合改革措施落地,支持哈爾濱、綏芬河依托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展示、保稅維修、保稅檢測、保稅研發等新興業務,積極培育發展“保稅+”新業態。推動服務貿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按照國外需求改進產品設計,推動我省更多產品走向國際市場。支持制造業企業對外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綜合性服務。
(十四)擴大優質服務進口。落實國家《鼓勵進口服務目錄》,鼓勵擴大我省急需的研發設計、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進口。聚焦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推動醫療健康等優質生活性服務進口。舉辦中俄文化大集,參與海內外旅游推介活動。舉辦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雪地自行車、雪地足球等精品賽事,依托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和哈爾濱大劇院引進國外優秀演藝節目,進一步豐富市場供給,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發展。
(十五)助力綠色低碳發展。鼓勵企業在環保產業、技術轉移及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等方面開展國際性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國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和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引才作用,圍繞節能降碳、環境保護等領域與國外科研機構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
四、拓展國際市場布局
(十六)深化服務貿易國際合作。支持電站設備、重型機械、機車車輛等優勢產業相關服務“走出去”,推動構建以對俄合作為主,擴大東北亞、拓展東南亞、輻射歐洲、聯通美洲、對接中東非洲等全球市場布局。加快推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冰雪體育示范區、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推動成立中韓國際產業創新合作中心、中俄第三代半導體研究院等一批中外聯合技術創新中心。依托省內高校牽頭成立的中俄同類大學聯盟平臺,廣泛開展科研合作、師生交流、學術研討等。
(十七)建立健全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支持哈爾濱仲裁委員會加強東北亞國際仲裁中心建設。充分發揮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黑龍江分中心作用,為企業糾紛應對與維權指導提供服務。開展法律風險防范培訓,推送經貿摩擦預警信息,引導企業合理規劃海外投資布局。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等展會活動,宣傳推介服務貿易最新發展成果。
五、完善支撐體系
(十八)創新支持政策措施。落實國家金融支持服務貿易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開展產品服務創新。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支持力度,為目標投保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理賠追償服務。加強保前風險研判、保后風險防控,助力企業有效防范化解收匯風險。落實好服務出口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等現行相關稅收政策。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服務貿易相關專業,培養服務貿易型技術技能人才。加強服務貿易智庫建設,引導專家學者開展相關領域研究。
(十九)提升統計監測水平。創新統計方法,推進各部門間數據交流共享。加強對服務貿易重點企業統計監測,按照國家要求開展邊境口岸旅游統計工作,提升服務貿易統計水平。加強跨部門聯合監管,開展跨部門異常信息交換工作。
(二十)強化服務貿易區域合作。積極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發達地區,建立合作機制,促進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資源要素合理流動。
各地各部門要從全局和戰略出發,充分認識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的重要意義,依靠擴大開放和創新驅動激發服務貿易發展新動能。各市(地)要結合本地實際,積極培育服務貿易特色優勢產業。各部門要梳理解決服務貿易領域堵點卡點問題,完善服務貿易發展相關政策。服務貿易牽頭部門要強化統籌協調,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