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奧會計在線 > 法規庫 > 評估法規 > 正文

吉林省資產評估協會2013年資產評估機構執業質量檢查情況的通報

吉評協[2013]27號
字號 大號 標準 小號

類      別:評估法規
文      號:吉評協[2013]27號
頒發日期:2013-12-23
地   區:吉林
行   業:全行業
時效性:

各資產評估機構:

為提高我省資產評估行業執業質量,鞏固以前年度檢查結果,促進機構做優、做強、做大,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2013年資產評估行業執業質量檢查工作的通知》(財企[2013]40號)和中評協關于發布《2013年資產評估行業執業質量檢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評協[2013]57號)及《資產評估執業質量自律檢查辦法》(中評協〔2006〕98號)的要求,省財政廳和省評協聯合開展了以執業質量檢查為核心、重點開展“回頭看”的檢查工作,組織全省77家資產評估機構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自檢、自糾工作,并在各評估機構自查、自糾的基礎上,采取20%比例隨機抽查方式,對吉林長城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等15家資產評估機構2012年度的執業情況,進行重點抽查。目前檢查工作已結束,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工作基本情況

按照財政部和中評協的要求,我省成立了2013年資產評估行業執業質量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一組織領導吉林省資產評估行業執業質量檢查工作。今年是我省資產評估機構第二輪回第二批次檢查。為了使這次評估執業質量檢查工作得到更好落實,我會與廳國資處領導積極溝通、認真磋商,結合我省評估機構局部集中的分布特點及參考上一年檢查情況,在全省資產評估機構自查、自糾的基礎上,按照3:4:3的大中小資產評估機構參考比例,隨機抽取15家資產評估機構,其中:涉訴機構和復檢機構占25%,新設立機構占25%。重點是對檢查過的評估機構執業質量整改計劃的落實情況,有沒有舊病復發,又出現了什么新問題,為今后資產評估行業質量檢查提供新思路、新做法、新經驗。

檢查組索取了機構簡介、營業執照、評估資格證書等有關資料及評估機構情況表、2006年至2011年發文登記本及注冊資產評估師名單等電子文檔。被檢查機構在2012年共出具報告597份,檢查組抽取報告133份,占被檢查機構出具報告總數的22.27%,涉檢注冊資產評估師142人。另外,還專項檢查了15家評估機構2012年度評估收入及行業自律公約執行情況。同時,按規定要求,檢查組對抽檢的55份資產評估報告的工作底稿規范性和完備性、評估報告內容規范性及完備性進行了檢查打分,其中:企業價值評估報告14份,占抽檢報告總數的25%;無形資產評估報告1份,占抽檢報告總數的2%;單項資產或資產組合評估報告40份,占抽檢報告總數的73%。在本次抽檢的55份評估報告中,得分在80分及以上3份,占抽檢報告總數的5.45%;得分在70分---80分(不含80分)的8份,占抽查報告總數的14.55%;得分在60分---70分(不含70分)的41份,占抽查報告總數的74.55 %;得分在60分(不含60分)以下的3份,占抽查報告總數的5.45%。

二、被檢查機構的執業情況

(一)做得好的方面:

通過今年對15家資產評估機構的檢查,大部分資產評估機構的整體評估業務質量、執業能力較前幾年有了明顯的提升,評估業務領域有所拓寬,主要表現在:

1、執行評估準則的意識增強。機構及執業評估師對準則的學習和執行力度逐步加強,現場勘查過程比較細致、勘查痕跡留存較多,評估資料收集的也比較全面,評估基本方法和參數的選用趨向合理,評定估算過程較為嚴謹,測算依據性較為合理,尤其是房屋建筑物類資產評估過程中重置成本的測算較為細致,土地使用權評估中基本能夠區分不同權屬類別土地使用權,采取適用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報告中增加了價值類型及定義、評估方法實用性分析和披露事項等。

2、基本評估程序得到較好履行,工作底稿編制的規范性和完備性較以前年度有了大幅提高。評估底稿現場勘查記錄較為細致,重置成本取價依據及地價資料搜集較為詳細,能夠將取價依據歸檔于底稿之中。評估工作底稿編制的規范性和完備性日趨完善,機構評估工作底稿的版本與資產評估準則銜接性較好,能夠自動分類歸檔,裝訂較規范,順序有致,便于翻閱查找。

3、評估準則要求披露的基本內容規范。評估報告的內容、表述及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對評估對象與范圍、評估方法、評估程序實施過程及情況的表述部分較全面,評估報告形式上也體現了重要素、輕形式的特點。

(二)檢查工作中發現的問題:

檢查中發現,大部分的評估機構風險意識較強,內部管理相對比較完善,能夠規范執業,但由于近幾年資產評估行業整體數量發展過快、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以及評估師自身職業道德水平和執業能力提高還跟不上客觀需要等多種原因,依然有一些機構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資產評估機構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評估機構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未落到實處。檢查中經常發現,評估機構雖建立了內部質量控制制度,但未起到控制質量的效果。評估主要憑執業人員自身執業經驗,出現很多低級錯誤。

(2)機構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的狀況依然存在。評估機構負責人對從業人員培訓重視程度不夠,只干活要效益,在培訓和資料購置方面的投入很少,直接影響了評估行業人員素質提升。

2、評估報告方面存在的問題

(1)部分資產評估師對新準則的學習、理解還是不深不透,執行評估程序不是不到位,就是越位或錯位,評估報告結構內容不完整,不準確。更有甚者還沿用老格式。比如,報告要素缺項,缺價值類型或評估假設,書寫不對或根本就缺項,特別是對評估目的撰寫很不確切、簡練,要不就是寫了很多也沒說明白評估目的,甚至寫錯了,基本功有待提高。

(2)評估對象和范圍描述不完整不清晰。有的單項評估項目的評估報告中,存在評估對象表述錯誤,且未具體描述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有的沒有具體描述評估對象的基本情況,通常包括法律權屬狀況、經濟狀況和物理狀況等,未披露評估對象是流通股還是非流通股以及股權分布狀況和股東持股比例;有的企業價值評估報告中,沒有表述對企業價值影響較大的單項資產或者資產組合的法律權屬狀況、經濟狀況和物理狀況。

(3)缺少評估程序運用實施過程或描述不全面。有的報告缺少評估方法運用實施過程,如計算過程、重要參數的獲取來源和形成過程等,或計算公式錯誤,缺少采用各種信息、數據、演算推導的思路與過程,有的報告中對于評估方法的運用過程敘述的過于簡略,僅列出一個公式,未給使用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使其合理理解報告,

(4)評估方法的選擇和評估結論的說明撰寫還存在不規范,不確切的現象。

(5)特別事項說明披露理解的不全面、不完整、不深刻。該披露的不披露,不該披露的寫一大堆。

3、工作底稿方面存在問題

(1)沒有按《資產評估準則—工作底稿》要求程序去編制工作底稿。檢查中發現有些評估機構的管理類或操作類工作底稿分類很亂;特別是操作類工作底稿缺乏重要標的物(房屋、設備)的重要信息,給評估結論的科學性埋下了極大隱患。特別是查實標的物的位置、重要合同、數量、質量的工作痕跡沒有記錄、少有記錄;有的是錯誤的記錄現象時有發生。

(2)現場調查流于形式,評估程序執行不到位。被檢查底稿中體現其選擇的與評估項目相適應的現場調查方式不充分,底稿中缺少存貨的監盤、房屋建筑物的現場勘查、土地狀況的調查、往來款項的詢證、核對等資料,收益法資料缺少與相關人員必要的訪談記錄,缺少經營和會計核算查閱記錄,缺少現場調查受到客觀限制時采取的其他適用方法和記錄等,有的評估項目現場勘察痕跡沒在底稿中體現。

(3)支持評估結論的評估資料不完備。被檢工作底稿中收集的評估資料不充分,有的缺少有關企業現狀的資料、有關企業發展前景的資料;有的缺少被評估企業內部管理制度、人力資源、核心技術、研發狀況、銷售網絡、特許經營權、管理層構成等經營管理狀況等資料;有的缺少了解企業的稅務政策及稅收優惠政策資料、財務預測信息資料等;有的缺少被評估企業相關資產的產權權屬證明文件;有的缺少可能影響被評估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宏觀、區域經濟因素、被評估企業所在行業的發展狀況及發展前景、資本市場、產權交易市場的有關信息;有的缺少詢價記錄和定價依據;有的缺少委托方關于被評估企業資產配置和使用情況的說明,包括對非經營性資產、負債、溢余資產情況說明等。

(4)有些特殊項目或專業技能很強的項目沒有去請專家或與有關專家請教,這類項目不去請專家,容易造成風險。

(5)工作底稿應有的業務約定書、工作計劃沒有按準則要求制定;業務約定書和工作計劃隨意性較大,不少沒有負責人簽字。

(6)存檔的工作報告有些機構認為不重要,而沒有法人簽字也沒有評估師簽字;還有的缺少現場調查資料、詢價資料評定估算過程資料及收益法分析資料不全,且歸檔工作底稿沒有編制索引號和順序編號,一致性較差。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自查、自糾不細

自查中仍發現可完備、補充的工作底稿及相關會計資料存在缺失或錯誤信息,在自查中未做出及時相應改正,簽字資產評估師或機構負責人質量風險控制能力較差。

2、風險防范意識不足

工作底稿反映的業務約定書內容缺失,或未簽業務約定書、三級復核流于形式缺少具體書面意見,或缺少審核人簽字及審核日期、現在勘察記錄不細或缺失,證據鏈來源不明晰或存在的低級計算錯誤等問題,說明機構負責人、執業資產評估師對評估報告的作用認識不足,對復審檢驗環節把關不嚴,風險防范意識較弱,內控制度形同虛設。

3、有些評估師專業勝任能力有待提高

檢查中發現,由于評估師沒有對評估準則認真學習或理解不透徹,對有些評估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的認識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僅憑個人經驗從事評估業務,對新業務和新方法不鉆研,只求一個“標準”的模板“套”出報告;對評估假設的重要性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在實踐中套用模式比較多,籠統的不能針對項目具體情況去做假設;對現場工作應留下什么樣的執業痕跡也不是很明確,一般都將現場記錄和詢價記錄等整理后打印出來歸檔,沒有意識到現場原始記錄的證據作用;盲目輕信“委托方及被評估單位對其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完整性承擔責任”承諾,對索取的會計資料不去做合理分析,不去進行有效核實、查驗整理;缺乏經濟理論、經濟預測技術方法的相關知識,缺少將預測與被估項目的行業狀況及發展前景分析、市場分析、被估企業財產及財務狀況分析等客觀相關聯的研究、分析能力,不擅長利用數學模型進行分析。

4、重效益,輕培訓,對資產評估準則學習理解貫徹落實不到位

在目前評估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個別機構為追求效益,忽略了對自身素質提高,對評估準則及相關制度學習不到位,理解存在偏差,造成執業質量問題。檢查中與被檢資產評估師交流發現有些對資產評估準則體系的學習和領會不夠、掌握不透,或只注重形式完成學時,不注重質量,導致在執業中無法將準則充分運用,甚至只是模糊印象,無法在項目操作過程中融會貫通。

5、缺少有效的交流平臺

評估機構缺少內部和外部相互交流學習機制。平時只知道低頭做業務,很少與同行交流(或內部交流),遇到問題缺少學習交流溝通的渠道,致使其評估執業水平和能力在低位徘徊。

四、存在問題的處理

本著立足于幫助、教育、督促,輔之以必要懲戒為補充的基本原則,采取通報表揚、行業懲戒、教育幫助等形式進行處理:

1、對吉林長城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嘉德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予以行業通報表揚。從所抽檢報告看,執行評估準則的意識較強,評估報告、評估工作底稿較好體現了評估準則的要求,評估報告的復核及內部審核控制制度的執行得到重視,評估基本方法和參數的選用合理,評估工作底稿編制的規范性和完備性好,評估報告的內容、表述及信息披露充分,對評估對象與范圍、評估方法、評估程序實施過程及情況的表述全面,專業判斷能力較強,較好地把握和防范了執業風險。評估報告形式上也體現了重要素、輕形式的特點。工作底稿裝訂較規范,順序有致,便于翻閱查找?,F對吉林長城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吉林嘉德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予以行業通報表揚,希望全行業向其學習。

2、對執業不規范的13家資產評估機構,下達了檢查意見書,要求限期10日內進行整改,提出書面整改意見上報。根據抽檢報告打分及機構整改情況,對吉林嘉泰、吉林中欣、吉林首信、長春中慶昊靈等四家資產評估機構,組織評審專家進一步抽檢報告復檢通過;對在評估準則遵循方面存在較多問題,基本未按資產評估準則執業,評估程序不到位或不實施,評估工作底稿存在較多缺陷的吉林財智、吉林杰誠兩家資產評估機構列入2014年執業質量檢查名單,重點復檢。

3、對檢查中發現執業不規范的五家機構21名簽字注冊資產評估師:孫學寶、李 健、都玉紅、趙金瑞、彭彥霞、郭麗榮、劉 安、王新俊、祖玉秋、王曉男、石 晶、王洪恩、孫玉海、徐振華、徐振瑤、李 紅、何 琪、呂金芝、張國春、袁軼、呂忠和,給予談話提醒教育,責令寫書面檢查上報。

4、對檢查中發現違規執業行為的吉林吉潤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予以警告自律懲戒、吉林省中達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予以行業內通報批評自律懲戒。

五、幾點要求

1、要求受檢查的資產評估機構組織全體員工針對上述問題,認真總結和分析,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積極學習先進所經驗、吸取差所教訓,不是被檢、被罰才引起重視,而是謹慎于每時每刻、每一次受托業務、每一份評估報告,避免簡單的執業問題年年檢查,次次重復出現。

被檢機構應采取多元化方式,搭建評估師交流平臺。利用現代化信息網絡,建立互動平臺,信息共享。組織所內專家開展對評估人員技術支持的活動,解決評估報告、工作底稿存在的諸多問題。

2、各評估機構負責人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質量意識與執業風險意識,樹立以質量為本的辦所理念,加強內部質量控制管理,嚴把承接業務關、執業關和復核關,把風險控制、防范在事前。

3、各評估機構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循資產評估準則,在注重工作底稿形式完備的同時,加大對實質性內容的重視,把握評估重點和風險

4、各評估機構加大內部培訓力度,提高評估機構股東的風險意識。從機構內部治理抓起,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管理制度和質量控制制度,設立質檢風險控制部門或質檢總稽核崗位,保障質量制度落到實處。加強評估師的所內培訓,培訓內容應盡量貼近實際操作,采取資產評估準則與案例對比的形式,有針對性培訓,力求在培訓中解決具體問題。

二0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