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 別:耕地占用稅文 號:甘政辦發[2017]20號頒發日期:2017-02-04
地 區:甘肅行 業:全行業時效性:有效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2017年全省穩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2月4日
2017年全省穩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
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省糧食“十三連豐”,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為切實保護調動地方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穩定糧食生產的決策部署,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一)總體思路。牢固樹立和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圍繞“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突出“穩產能、調結構、轉方式”的主攻方向,著力調整主要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和品種品質結構,加快推進糧食種植規?;⑸a機械化、服務社會化,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努力實現面積減少、單產提高、總產穩定的目標,為經濟發展、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2017年確保全省糧食面積穩定在4100萬畝以上,全省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000萬噸以上。其中,小麥穩定在1150萬畝,玉米穩定在1450萬畝,馬鈴薯穩定在1052萬畝。
1.穩定夏糧生產水平。穩定隴東等小麥主產區面積,適當調減天水、隴南條銹病核心越夏區、中部淺山干旱區等非優勢區小麥面積,抓住關鍵環節,落實增產增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措施,確保夏糧總產穩定在250萬噸左右。重點發展優質小麥,滿足消費需求,促進我省夏糧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提升。
2.穩定秋糧生產水平。鞏固提升優勢產區秋糧生產水平,結合《甘肅省“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實施方案》要求,落實好“糧改飼”等政策,適當調減河西和沿黃灌區水地玉米。依靠科技提高單產,提高以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為主的關鍵增產技術應用水平,力爭秋糧產量穩定在750萬噸以上。
3.提高機械作業水平。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生產生態協調,著力打造糧食生產功能區。重點突破玉米、馬鈴薯機種機收,以農機服務產業化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機械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力爭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3%。
二、重點工作
(一)全面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重點落實好農業支持保護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種糧大縣獎勵、制種大縣獎勵、旱作農業等糧食生產的優惠扶持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跟蹤調度,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給農民的實惠不縮水。努力提高種糧比較收益,切實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不斷提升耕地質量水平。確保全省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于5200萬畝,做到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下降。大力支持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設高標準糧田。重點完成100萬畝耕地質量建設任務,全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5200萬畝,確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任務。
(三)扎實推進旱作節水農業。在中東部旱作農業區重點推廣1500萬畝玉米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和馬鈴薯黑膜全覆蓋壟作側播技術,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以河西、沿黃灌區為重點,推廣膜下滴灌、壟膜溝灌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000萬畝,實現畝均節水100方,總節水10億方。
(四)加快良種更新換代步伐。培育一批高產穩產、附加值高、適宜機械作業及肥水高效利用的糧食作物新品種,加快糧食作物品種更新步伐。對現有小麥主推品種開展提純復壯,提高種子質量;重點推廣抗旱、耐密、宜機收、高產優質玉米品種,加快玉米機收步伐;重點推廣抗病、抗旱、適宜主食開發的馬鈴薯新品種,推進馬鈴薯脫毒種薯全覆蓋。
(五)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扎實開展糧食綠色高產高效整建制創建,做到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創建、高質量推進,引領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以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提高生產效率為目標,集成組裝區域性、標準化、可持續、可推廣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和新型服務主體,發展耕種收全程生產性服務。創新農企合作模式,健全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延長產業鏈條,促進增產增效。
(六)做好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構建重大病蟲疫情信息化監測網絡,提高監測預警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重點做好小麥條銹病菌源區綜合治理,加強小麥條銹病、馬鈴薯晚疫病、玉米病蟲等重大病蟲防治,積極開展專業化綠色統防統治、群防群治、聯防聯控,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病蟲危害。進一步加大對專業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反應快速、執行有力、運轉高效的病蟲害專業化防控隊伍,提高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水平。
(七)提升農業防災減災水平。制定完善防災減災預案,提早做好救災物資準備。加強災害監測預警,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大力推進科學抗災,指導農民因時、因地落實防災減災技術,實現由被動救災向主動防災轉變。積極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范圍,創新完善農業保險制度,提高防范自然風險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我省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堅定保持糧食穩定發展目標不動搖,堅定抓工作落實勁頭不放松。實行糧食生產目標管理,將糧食生產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考核,層層分解任務,靠實責任,抓好落實。
(二)努力增加投入。今年國家和省上扶持糧食生產的資金將進一步加大,各地要進一步用好用足整合項目和資金,加大馬鈴薯晚疫病等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三)創新體制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的耕地輪作休耕制度,種地養地結合,實現“藏糧于地”。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引導農民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提高糧食規模經營水平。積極組建農村專業化服務隊,開展機種機收、病蟲害統防統治、農田灌溉等社會化服務。
(四)加強督促檢查。繼續完善糧食生產工作督導制度,創新督導方式,使督導工作與調查研究重大問題、解決生產突出困難和重大技術推廣相結合,努力提高督導效果。省政府有關部門要不定期深入糧食主產區進行檢查指導,協助地方解決糧食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五)加強宣傳引導。大力宣傳國家和省上出臺的各項加強糧食生產扶持政策,引導農民主動適應新政策、樹立新理念、掌握新技能。各地要重視做好糧食生產和防災減災典型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全省糧食穩定增產行動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