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 別:消費稅文 號:渝府發〔2018〕16號頒發日期:2018-05-17
地 區:重慶行 業:全行業時效性:有效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
2018年5月1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
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40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扎實”要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生活類、公共服務類、行業類信息消費和新型信息產品消費等重點領域,提升信息消費供給能力和水平,拓展信息消費覆蓋廣度和深度,打造信息消費發展良好環境,推動信息消費進一步擴大和升級,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助力經濟轉型升級和民生持續改善。
(二)發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信息消費規模達到4500億元;信息技術在消費領域的推動作用顯著增強,信息產品邊界深度拓展,信息服務供給能力大幅提升,拉動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8萬億元、網絡零售額達到1200億元。
“光網·無線重慶”戰略目標全面實現,網絡提速降費取得明顯成效;基于網絡平臺的消費快速成長,線上線下協同互動的消費生態圈不斷擴大;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體系基本建立;網絡空間政策法規體系日趨完善;高效便捷、安全可信、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費環境基本形成,信息消費需求和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
二、重點任務
(一)提升信息消費供給能力和水平。
1.提高數字產品供給水平。一是加大產品供給。聚焦智能數字家庭產品,鼓勵企業加大研發力度,發展面向定制化應用場景的智能家居“產品+服務”模式。二是加快產品創新。聚焦新型信息消費,加強“互聯網+”智能裝備和產品核心技術研發,促進制造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跨界合作,促進智能裝備和產品應用創新。三是提升產品質量。支持數字產品參與爭創“中國質量獎”“市長質量管理獎”及重慶市名牌產品,提升產品質量水平。
2.拓展電子產品應用領域。一是推動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緊跟物聯網跨界融合、集成創新和規?;l展新趨勢,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進電子產品智能化升級,推動在消息消費、民生服務等領域的智能化應用。二是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加快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重慶)試點示范區建設,提高智能網聯汽車的智慧程度,催生汽車消費新增長點。
3.強化信息技術服務能力。一是建設信息服務“雙創”平臺。引導和支持互聯網“雙創”平臺建設,提升“互聯網+”環境下的綜合集成服務能力。二是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推進軟件和信息技術與各行業融合創新,鼓勵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開發個性化軟件,推廣新型支撐服務及智能化應用。三是提升云計算大數據平臺支撐能力。加快重慶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加速政務數據資源開放步伐,支持行業大數據創新應用,推進基于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示范應用,打造信息消費新熱點。
4.豐富數字創意內容和服務。一是提高文化資源和服務數字化水平。構建公共數字文化資源庫,支持發展知識分享平臺,推動數字服務發展。二是構建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推進傳統媒體同新興媒體全方位、多領域、多層面深度融合和創新發展,構建數字文化服務體系。三是豐富數字文化內容。扶持網絡文學、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音樂等新興文藝發展,支持動漫游戲創意設計、開發應用和市場推廣,培育數字創新企業。
5.實施信息惠民系列工程。一是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工程。提高政務服務平臺化、網絡化水平,提升政務事項辦理效率。加快正式上線運行“重慶政務”移動端,為市民提供最快捷、最前沿、最權威、最實用的資訊獲取和在線學習移動應用平臺。二是完善信息惠民平臺。拓展信息惠民的深度和廣度,推動信息惠民平臺在主要民生領域全覆蓋。三是實施健康重慶信息服務行動。建設智慧醫院,構建在線健康醫療全流程信息服務體系,提升在線醫療服務水平。四是實施在線教育普惠行動。加快“渝教云”建設,建立在線教育資源和課程共享平臺,推動社會教育培訓機構網絡化轉型。五是實施智能城市管理工程。加快城市管理行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打造美麗山水之城,實現“宜居宜業宜游”和“大城智管”的目標。
6.擴大電子商務服務領域。一是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和物流配送體系,搭建工業品下鄉入村、農產品進城入市雙向流通網絡。二是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加快建設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推動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和保稅智能倉儲建設。推進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收支業務。三是推動傳統商貿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引導傳統商貿零售業和傳統批發業數字化改造,鼓勵實體市場向電子商務園區、物流園區轉型。四是壯大特色電子商務。打造針對特定商品和消費人群細分市場領域的垂直電子商務平臺,拓展社交型、移動型電子商務等新興平臺應用。
(二)拓展信息消費覆蓋廣度和深度。
1.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升級。一是提升網絡覆蓋深度,推進全市城區光纖和4G網絡深度覆蓋,加快5G規模商用試點和IPv6規?;逃眠M程。二是推進免費無線局域網建設,實現全市主要公共區域重點公共場所免費WiFi覆蓋。三是建設高水平的云計算大數據基礎設施。以兩江國際云計算產業園為依托,加快網宿西部基地、騰龍數據中心建設。
2.推動信息消費降本增效。一是深化網絡提速降費,不斷降低固網寬帶、移動寬帶價格水平。二是建設智慧物流服務中心,打造國內跨境物流集散中心,支持物流快遞配送點建設和倉儲物流集散中心電商化改造,推進物流業降本增效。三是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降低供應鏈融資成本和信息消費金融服務成本。四是大力發展移動支付,構建面向公眾的一體化移動支付平臺,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消費成本。
3.提高農村地區信息接入能力。一是推進光纖和4G網絡向自然村延伸覆蓋,開展互聯網小鎮、移動互聯網村等試點,提升普惠性信息服務能力。二是推進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發展交互式網絡電視和有線電視網寬帶服務,加快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無線寬帶網絡。三是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手機廠商、軟件服務商合作,推出更多功能簡潔、質優價廉的智能終端和服務產品,讓更多低收入者、老年人及特殊群體共享數字紅利。
4.提升消費者信息運用技能。一是加大培訓力度。積極參與國家專項技能提升工程,支持院校、培訓機構開設專業課程,鼓勵企業、平臺增設技能培訓課程鏈接,提升市民信息消費技能。二是開展廣泛宣傳。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普及信息應用、網絡支付、風險甄別等知識,擴大信息消費群體。三是組織賽事活動。引導職業院校組織開展信息類職業技能大賽,鼓勵社會力量開展技能評比活動,提升市民信息消費能力。
5.豐富信息消費體驗形式。一是開展系列體驗活動。組織 “信息消費城市行”活動,推介宣傳試點示范成果,展示優秀案例,推廣普及信息消費。二是推進體驗場館建設。支持線上線下體驗場館建設,打造時尚便捷、體驗分享的消費體系。三是提升用戶應用體驗。鼓勵服務提供商推廣發展互聯網互動娛樂和交互體驗活動,推動產品改良、服務改善,提升消費者滿意度。
(三)打造信息消費發展良好環境。
1.加強和改進監管。一是優化監督管理機制。推進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二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創新信息消費領域服務和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提升協同處置能力。三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信息通信業投融資,促進電信領域競爭性業務開放。
2.建設完善信用體系。一是建設網絡可信體系,健全用戶身份及網站認證服務等信任機制,加強互聯網域名、IP地址、網站、平臺等的真實身份信息注冊登記工作,提升網絡支付安全水平。二是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健全企業“紅黑名單”制度,支持第三方機構開展可信網站、可信應用、可信電商的評估和認定,提升公共信用服務水平。三是規范企業市場行為。支持社會組織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誠信的信息消費市場環境。
3.加強信息消費安全保障。一是健全保障體系。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加強移動應用程序和應用商店網絡安全管理,推進數字證書認證、等級保護、風險評估、安全測評規范化建設。二是強化保護措施。嚴格落實個人信息保護的主體責任,規范個人信息采集、存儲、使用等行為,嚴厲打擊竊取、販賣與違法使用個人信息等行為。加大網絡領域知識產權執法力度,強化網絡文化知識產權保護。三是加強權益維護。加大對各類網絡病毒、惡意程序、誘騙欺詐等行為打擊力度,降低信息消費風險。
4.健全統計監測體系。一是完善統計機制。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逐步完善信息消費統計機制,構建分類結構合理、數據來源可靠、統計結果客觀的統計指標體系。二是建立運行監測機制。加強上下級聯動,發揮行業協會、重點企業的作用,逐步建立數據定期采集、處理、發布和共享的信息消費運行監測機制。三是探索建立指數評價機制。研究建立信息消費發展指數并定期發布,引導消費預期,促進信息消費持續健康發展。
5.加大財稅支持力度。一是加大財政支持。鼓勵非公企業采取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信息消費領域投資建設。對適合以市場化方式提供的公共信息化項目,支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建設運營。二是實施稅費減免。推行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和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購買及風險補償制度,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軟件和集成電路企業稅收優惠。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申報重大新產品研發成本補助。
三、工作要求
(一)落實責任分工。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市經濟信息委、市通信管理局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分工配合,統籌推進全市信息消費工作。各區縣政府要依據本實施方案制定工作措施,細化任務分工,推動工作落實。
(二)加大宣傳力度。各區縣政府、市級有關部門要積極申報國家級、市級信息消費試點示范項目,及時總結推廣信息消費工作先進經驗與典型做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營造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