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奧會計在線 > 法規庫 >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羅馬尼亞政府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 字號 大號 標準 小號

類      別:基本法規
文      號:
頒發日期:1996-06-07
地   區:全國
行   業:全行業
時效性: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羅馬尼亞政府,為促進和加強兩國的經濟關系,愿意在尊重國家主權、獨立、平等權利、互利、互不干涉內政的原則基礎上,締結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達成協議如下:

    第一條 人的范圍

    本協定適用于締約國一方或者同時為雙方居民的人。

    第二條 稅種范圍

    一、本協定適用于由締約國一方或其地方當局對所得征收的所有稅收,不論其征收方式如何。

    二、對全部所得或某項所得征收的所有稅收,包括對轉讓動產或不動產取得的收益征收的稅收,以及對資本增值征收的稅收,應視為對所得征收的稅收。

    三、本協定特別適用的現行稅種是:

    (一)在羅馬尼亞:

    1.對個人和法人團體取得的所得征收的稅收;

    2.對外國代表機構和按照羅馬尼亞法律建立的有外國資本參與的公司取得的利潤征收的稅收;

    3.對從事農業活動實現的所得征收的稅收。

    (以下簡稱“羅馬尼亞稅收”)

    (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

    1.個人所得稅;

    2.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

    3.外國企業所得稅;

    4.地方所得稅。

    (以下簡稱“中國稅收”)

    四、本協定也適用于本協定簽訂之日后征收的屬于增加或者代替第三款所列現行稅種的相同或者實質相似的稅收。締約國雙方主管當局應將各自稅法所作的實質變動,在其變動后的適當時間內通知對方。

    第三條 一般定義

    一、在本協定中,除上下文另有解釋的以外:

    (一)“締約國一方”和“締約國另一方”的用語,按照上下文,是指羅馬尼亞或者中國;

    (二)“羅馬尼亞”一語是指羅馬尼亞;用于地理概念時,是指實施有關中國稅收法律的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包括領海,以及根據國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管轄權和實施有關中國稅收法律的所有領海以外的區域,包括海底和底土;

    (三)“中國”一語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于地理概念時,是指實施有關中國稅收法律的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包括領海,以及根據國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管轄權和實施有關中國稅收法律的所有領海以外的區域,包括海底和底土;

    (四)“稅收”一語按照上下文,是指羅馬尼亞稅收或者中國稅收;

    (五)“人”一語包括個人、公司和其他團體;

    (六)“公司”一語是指法人團體,包括合資企業或者在稅收上視同法人團體的實體;

    (七)“締約國一方企業”和“締約國另一方企業”的用語,分別指締約國一方居民經營的企業和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經營的企業;

    (八)“國民”一語視具體情況,是指所有具有羅馬尼亞公民權的個人或具有中國國籍的個人和所有按照該締約國法律建立或或者組織的法人,以及在該締約國稅收上,視同按照該締約國法律建立或者組織成法人的任何非法人團體;

    (九)“國際運輸”一語是指在締約國一方企業以船舶或飛機經營的運輸,不包括僅在締約國另一方各地之間以船舶或飛機經營的運輸;

    (十)“主管當局”一語在羅馬尼亞方面,是指財政部或其授權的代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是指財政部或其授權的代表。

    二、締約國一方是實施本協定時,對于未經本協定明確定義的用語,除上下文另有解釋的以外,應當具有該締約國適用于本協定的稅種的法律所規定的含義。

    第四條 居民

    一、在本協定中,“締約國一方居民”一語是指按照該締約國法律,由于住所、居所、總機構所在地,或者其它類似的標準,在該締約國負有納稅義務的人。

    二、由于第一款的規定,同時為締約國雙方居民的個人,締約國雙方主管當局應當通過協議,確定該個人為本協定中締約國一方的居民。

    三、由于第一款的規定,除個人以外,同時為締約國雙方居民的個人,應認為是其總機構所在締約國的居民。

    第五條 常設機構

    一、在本協定中,“常設機構”一語是指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營業場所。

    二、“常設機構”一語特別包括:

    (一)管理場所;

    (二)分支機構;

    (三)辦事處;

    (四)工廠;

    (五)作業場所;

    (六)礦場、油井或氣井、采石場或者其它開采自然資源的場所。

    三、“常設機構”一語還包括:

    (一)建筑工地,建筑、裝配或安裝工程,或者與其有關的監督管理活動,但僅以在該工地、工程或活動連續十二個月以上的為限;

    (二)締約國一方企業通過雇員或者其他人員,在締約國另一方(為同一個項目或相關聯的項目)提供的勞務,包括咨詢勞務,僅以在任何十二個月中連續或累計超過六個月的為限。

    四、雖有第一款至第三款的規定,“常設機構”一語應認為不包括:

    (一)專為儲存、陳列或者交付本企業貨物或者商品的目的而使用的設施;

    (二)專為儲存、陳列或者交付的目的而保存本企業貨物或者商品的庫存;

    (三)專為另一企業加工的目的而保存本企業貨物或者商品的庫存;

    (四)專為本企業采購貨物或者商品,或者搜集情報的目的所設的固定營業場所;

    (五)專為本企業做廣告、提供情報、進行科學研究或者進行任何其它準備性或輔助性活動的目的所設的固定營業場所;

    (六)專為在非永久性的、臨時的交易會或展覽會上展出,并在展后出售的本企業的貨物或者商品。

    五、雖有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當一個人在締約國一方代表締約國另一方的企業進行活動,有權并經常行使這種權力在首先提及的締約國以該企業的名義簽訂合同,除適用于第六款規定的獨立代理人以外,這個人為該企業進行的任何活動,應認為該企業在該締約國一方設有常設機構。除非這個人通過固定營業場所進行的活動僅限于第四款的規定,按照該款規定,不應認為該固定營業場所是常設機構。

    六、締約國一方企業僅通過按常規經營本身業務的經紀人、一般傭金代理人或者任何其他獨立代理人在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不應認為在該締約國另一方設有常設機構。

    七、締約國一方居民公司,控制或被控制于締約國另一方居民公司,或者在該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的公司(不論是否通過常設機構),此項事實不能據以使任何一方公司構成另一方公司的常設機構。

    第六條 不動產所得

    一、締約國一方居民從位于締約國另一方的不動產取得的所得,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不動產”一語應當具有財產所在地的締約國的法律所規定的含義。該用語在任何情況下應包括附屬于不動產的財產,農業和林業所使用的牲畜和設備,有關地產的一般法律規定所適用的權利,不動產的用益權以及由于開采或有權開采礦藏、水源和其它自然資源取得的不固定或固定收入的權利。船舶和飛機不應視為不動產。

    三、第一款的規定應適用于從直接使用、出租或者任何其它形式使用不動產取得的所得。

    四、第一款和第三款的規定也適用于企業的不動產所得和用于進行獨立個人勞務的不動產所得。

    第七條 營業利潤

    一、締約國一方企業的利潤應僅在該締約國征稅,但該企業通過設在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在該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的除外。如果該企業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在該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其利潤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但應僅以屬于該常設機構的利潤為限。

    二、除適用第三款的規定以外,締約國一方企業通過設在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在該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應將該常設機構視同在相同或類似情況下從事相同或類似活動的獨立分設企業,并同該常設機構所隸屬的企業完全獨立處理,該常設機構可能得到的利潤在締約國各方應歸屬于該常設機構。

    三、在確定常設機構的利潤時,應當允許扣除其進行營業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行政和一般管理費用,不論其發生于該常設機構所在締約國或者其它任何地方。但是,常設機構使用專利或者其它權利支付給企業總機構或該企業其他辦事處的特許權使用費、報酬或其它類似款項,具體服務或管理的傭金,以及因借款所支付的利息,銀行企業除外,都不作任何扣除(屬于償還代墊實際發生的費用除外)。同樣,在確定常設機構的利潤時,也不考慮該常設機構從企業總機構或該企業其他辦事處取得的專利或其它權利的特許權使用費、報酬或其它類似款項,具體服務或管理的傭金,以及貸款給該企業總機構或該企業其他辦事處所取得的利息,銀行企業除外(屬于償還代墊實際發生的費用除外)。

    四、如果締約國一方習慣于以企業總利潤按一定比例分配給所屬各單位的方法來確定常設機構的利潤,則第二款規定并不妨礙該締約國按這種習慣分配方法確定其應納稅的利潤。但是,采用的分配方法所得到的結果,應與本條所規定的原則一致。

    五、不應僅由于常設機構為企業采購貨物或商品,將利潤歸屬于該常設機構。

    六、在第一款至第五款中,除有適當的和充分的理由需要變動外,每年應采用相同的方法確定屬于常設機構的利潤。

    七、利潤中如果包括有本協定其它各條單獨規定的所得項目時,本條規定不應影響其它各條的規定。

    第八條 國際運輸

    締約國一方海運和空運企業從事貨物和旅客的國際運輸取得的所得,應在締約國另一方免稅。

    第九條 聯屬企業

    當:

    (一)締約國一方企業直接或間接參與締約國另一方企業的管理、控制或資本,或者

    (二)同一人直接或者間接參與締約國一方企業和締約國另一方企業的管理、控制或資本,

    在上述任何一種情況下,兩個企業之間的商業或財務關系不同于獨立企業之間的關系,因此,本應由其中一個企業取得,但由于這些情況而沒有取得的利潤,可以計入該企業的利潤,并據此征稅。

    第十條 股息

    一、締約國一方居民公司支付給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股息,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然而,這些股息也可以在支付股息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締約國,按照該締約國法律征稅。但是,如果收款人是股息受益所有人,則所征稅款不應超過該股息總額的百分之十。

    本款規定,不應影響對該公司支付股息前的利潤所征收的公司利潤稅。

    三、本條“股息”一語是指從股份或者非債權關系分享利潤的權利取得的所得,以及按照分配利潤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締約國稅法,視同股份所得同樣征稅的其它公司權利取得的所得。在本款中,締約國一方的合營公司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應視為股息。

    四、如果股息受益所有人是締約國一方居民,在支付股息的公司是其居民的締約國另一方,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進行營業或者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固定基地從事獨立個人勞務,據以支付股息的股份與該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的,不適用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應視具體情況適用第七條或第十四條的規定。

    五、締約國一方居民公司從締約國另一方取得利潤或所得,該締約國另一方不得對該公司支付的股息征收任何稅收。但支付給該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股息或者據以支付股息的股份與設在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的除外。對于該公司的未分配的利潤,即使支付的股息或未分配的利潤全部或部分是發生于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利潤或所得,該締約國另一方也不得征收任何稅收。

    第十一條 利息

    一、發生于締約國一方而支付給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利息,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然而,這些利息也可以在該利息發生的締約國,按照該締約國的法律征稅。

    但是,如果收款人是該利息受益所有人,則所征稅款不應超過利息總額的百分之十。

    三、雖有第二款的規定,發生于締約國一方而為締約國另一方政府、其地方當局及其中央銀行或者完全為該政府所有的金融機構取得的利息;或者為該締約國另一方居民取得的利息,其債權是由該締約國另一方政府、其地方當局及其中央銀行或者完全為其政府所有的金融機構擔保或間接提供資金的,應在該締約國一方免稅。

    四、本條“利息”一語是指從各種債權取得的所得,不論其有無抵押擔保或者是否有權分享債務人的利潤;特別是從公債、債券或者信用債券取得的所得,包括其溢價和獎金。由于延期支付的罰款,不應視為本條所規定的利息。

    五、如果利息受益所有人是締約國一方居民,在該利息發生的締約國另一方,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進行營業或者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固定基地從事獨立個人勞務,據以支付該利息的債權與該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的,不適用第一款、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應視具體情況適用第七條或第十四條的規定。

    六、如果支付利息的人為締約國一方政府、地方當局或該締約國居民,應認為該利息發生在該締約國。然而,當支付利息的人不論是否為締約國一方居民,在締約國一方設有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支付該利息的債務與該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有聯系,并由其負擔該利息,上述利息應認為發生于該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所在締約國。

    七、由于支付利息的人與受益所有人之間或者他們與其他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就有關債權所支付的利息數額超出支付人與受益所有人沒有上述關系所能同意的數額時,本條規定應僅適用于后來提及的數額。在這種情況下,對該支付款項的超出部分,仍應按各締約國的法律征稅,但應對本協定其它規定予以適當注意。

    第十二條 特許權使用費

    一、發生于締約國一方而支付給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特許權使用費,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然而,這些特許權使用費也可以在其發生的締約國,按照該締約國的法律征稅。但是,如果收款人是特許權使用費受益所有人,則所征稅款不應超過特許權使用費總額的百分之七。

    三、本條“特許權使用費”一語是指使用或有權使用文學、藝術或科學著作,包括電影影片、無線電或電視廣播使用的膠片、磁帶的版權,專利、專有技術、商標、設計、模型、圖紙、秘密配方或秘密程序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也包括使用或有權使用工業、商業、科學設備或有關工業、商業、科學經驗的情報所支付的作為報酬的各種款項。

    四、如果特許權使用費受益所有人是締約國一方居民,在該特許權使用費發生的締約國另一方,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進行營業或者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固定基地從事獨立個人勞務,據以支付該特許權使用費的權利或財產與該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的,不適用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

    在這種情況下,應視具體情況適用第七條或第十四條的規定。

    五、如果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人是締約國一方政府、地方當局或該締約國居民,應認為該特許權使用費發生在該締約國。然而,當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人不論是否為締約國一方居民,在締約國一方設有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支付該特許權使用費的義務與該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有聯系,并由其負擔這種特許權使用費,上述特許權使用費應認為發生于該常設機構或者固定基地所在締約國。

    六、由于支付特許權使用費的人與受益所有人之間或他們與其他人之間的特殊關系,就有關使用、權利或情報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數額超出支付人與受益所有人沒有上述關系所能同意的數額時,本條規定應僅適用于后來提及的數額。在這種情況下,對該支付款項的超出部分,仍應按各締約國的法律征稅,但應對本協定其它規定予以適當注意。

    第十三條 財產收益

    一、締約國一方居民轉讓第六條所述位于締約國另一方的不動產取得的收益,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轉讓締約國一方企業在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營業財產部分的不動產以外的任何財產,或者締約國一方居民在締約國另一方從事獨立個人勞務的固定基地的不動產以外的任何財產取得的收益,包括轉讓該常設機構(單獨或者隨同整個企業)或者該固定基地取得的收益,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三、締約國一方居民轉讓從事國際運輸的船舶或飛機,或者轉讓屬于經營上述船舶、飛機的不動產以外的任何財產取得的收益,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四、轉讓一個公司財產股份的股票取得的收益,該公司的財產又主要直接或者間接由位于締約國一方的不動產所組成,可以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五、轉讓第四款所述以外的其它股票取得的收益,該項股票又相當于締約國一方居民公司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權,可以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六、締約國一方居民轉讓第一款至五款所述財產以外的任何財產取得的收益,發生于締約國另一方的,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第十四條 獨立個人勞務

    一、締約國一方居民由于專業性勞務或者其它獨立性活動取得的所得,應僅在該締約國征稅。但具有以下情況之一的,可以在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一)該居民在締約國另一方為從事上述活動設有經常使用的固定基地。在這種情況下,該締約國另一方可以僅對屬于該固定基地的所得征稅;

    (二)在有關歷年中在締約國另一方停留連續或累計達到或超過一百八十三天。

    在這種情況下,該締約國另一方可以僅對在該締約國進行活動取得的所得征稅。

    二、“專業性勞務”一語特別包括獨立的科學、文學、藝術、教育或教學活動,以及醫師、律師、工程師、建筑師、牙醫師和會計師的獨立活動。

    第十五條 非獨立個人勞務

    一、除適用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第十九條和第二十條的規定以外,締約國一方居民因受雇取得的薪金、工資和其它類似報酬,除在締約國另一方受雇外,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從事受雇取得的報酬,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雖有第一款的規定,締約國一方居民因在締約國另一方受雇取得的報酬,同時具有以下三個條件的,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一)收款人在有關歷年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停留連續或累計不超過一百八十三天;

    (二)該項報酬由并非該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雇主支付或代表該雇主支付;

    (三)該項報酬不是由雇主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所負擔。

    三、雖有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在締約國一方企業經營國際運輸的船舶或飛機上從事受雇活動取得的報酬,可以在該締約國征稅。

    第十六條 董事費

    締約國一方居民作為締約國另一方居民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取得的董事費和其它類似款項,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第十七條 藝術家和運動員

    一、雖有第十四條和第十五條的規定,締約國一方居民,作為表演家,如戲劇、電影、廣播或電視藝術家、音樂家或者作為運動員,在締約國另一方從事其個人活動取得的所得,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然而,如果該締約國一方居民按照締約國雙方政府同意的文化交流計劃從事這些活動,該項所得在該締約國另一方應予免稅。

    二、雖有第七條、第十四條和第十五條的規定,表演家或運動員在締約國一方,從事其個人活動取得的所得,并非歸屬表演家或運動員本人,而是歸屬于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其他人,可以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然而,如果這些活動是按照締約國雙方政府同意的文化交流計劃進行的,該項所得在該締約國一方應予免稅。

    第十八條 退休金

    一、除適用第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以外,因以前的雇傭關系支付給締約國一方居民的退休金和其它類似報酬,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二、雖有第一款的規定,締約國一方政府或其地方當局根據其社會保險制度部分的公共福利計劃或特別基金支付的退休金和其它類似款項,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第十九條 政府服務

    一、(一)締約國一方政府或地方當局對履行行政職責向其提供服務的個人支付退休金以外的報酬,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二)但是,如果該項服務是在締約國另一方提供,而且提供服務的個人是該締約國另一方居民,并且該居民:

    1.是該締約國另一方國民;或者

    2.不是僅由于提供該項服務而成為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居民,該項報酬,應僅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一)締約國一方政府或其地方當局支付的或者從其建立的基金中對向其提供服務的個人的退休金,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二)但是,如果提供服務的個人是締約國另一方居民,并且是其國民的,該項退休金應僅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三、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的規定,應適用于為締約國一方政府或地方當局進行營業提供服務取得的報酬和退休金。

    第二十條 教師和研究人員

    任何個人是、或者在緊接前往締約國一方之前曾是締約國另一方居民,主要由于在該締約國一方的大學、學院、學?;蚱渌J的教育機構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講學或研究的目的,停留在該締約國一方。對其由于教學、講學或研究取得的報酬,該締約國一方應自其第一次到達之日起,二年內免予征稅。

    第二十一條 學生和實習生

    學生、企業學徒或實習生是、或者在緊接前往締約國一方之前曾是締約國另一方居民,僅由于接受教育、培訓或者獲取特別技術經驗的目的,停留在該締約國一方,其為了維持生活、接受教育或培訓的目的收到的款項或所得,該締約國一方不應征稅。

    第二十二條 其它所得

    一、締約國一方居民取得的各項所得,凡本協定上述各條未作規定的,發生于締約國另一方的,可以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征稅。

    二、但是,締約國一方居民的各項所得,除第一款所述的以外,不論在什么地方發生的,凡本協定上述各條未作規定的,應僅在該締約國一方征稅。

    三、第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不動產所得以外的所得,如果該所得收款人為締約國一方居民,通過設在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在該締約國另一方進行營業,或者通過設在該締約國另一方的固定基地在該締約國另一方從事獨立個人勞務,據以支付所得的權利或財產與該常設機構或固定基地有實際聯系,不適用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規定。在這種情況下,應視具體情況分別適用第七條或第十四條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消除雙重征稅方法

    一、在羅馬尼亞,避免雙重征稅如下:

    羅馬尼亞居民從中國取得的所得,按照本協定的規定,可以在中國征稅,對該項所得繳納的中國稅額,應允許在對該居民征收的羅馬尼亞稅額中抵免。但是,抵免額不應超過對該項所得按照中國稅法和規章計算的中國稅收數額。

    二、在中國,消除雙重征稅如下:

    (一)中國居民從羅馬尼亞取得的所得,按照本協定的規定在羅馬尼亞繳納的稅額,應允許在對該居民征收的中國稅收中抵免。但是,抵免額不應超過對該項所得按照中國稅法和規章計算的中國稅收數額。

    (二)從羅馬尼亞取得的所得是羅馬尼亞居民公司支付給中國居民公司的股息,同時該中國居民公司擁有支付股息公司股份不少于百分之十的,該項抵免應考慮支付該股息公司就該項所得繳納的羅馬尼亞稅收。

    第二十四條 無差別待遇

    一、締約國一方國民在締約國另一方負擔的稅收或者有關條件,不應與該締約國另一方國民在相同情況下,負擔或可能負擔的稅收或者有關條件不同或比其更重。雖有第一條的規定,本款規定也應適用于不是締約國一方或者締約國雙方居民的人。

    二、締約國一方企業在締約國另一方的常設機構稅收負擔,不應高于該締約國另一方對其本國進行同樣活動的企業。本規定不應被理解為締約國一方由于其政策或民事地位、家庭負擔給予本國居民稅收上的個人扣除、優惠和減免也必須給予該締約國另一方居民。

    三、除適用第九條、第十一條第七款或第十二條第六款規定外,締約國一方企業支付給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利息、特許權使用費和其它款項,在確定該企業應納稅利潤時,應與在同樣情況下支付給該締約國一方居民一樣予以扣除。

    四、締約國一方企業的資本全部或部分,直接或間接為締約國另一方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居民擁有或控制,該企業在該締約國一方負擔的稅收或者有關條件,不應與該締約國一方其它同類企業的負擔或可能負擔的稅收或者有關條件不同或比其更重。

    第二十五條 相互協商程序

    一、當一個人認為,締約國一方或者雙方所采取的措施,導致或將導致對其不符合本協定規定的征稅時,可以不考慮各締約國國內法律的補救辦法,將案情提交本人為其居民的締約國主管當局;或者如果其案情屬于第二十四條第一款,可以提交本人為其國民的締約國主管當局。該項案情必須在不符合本協定規定的征稅措施第一次通知之日起,二年內提出。

    二、上述主管當局如果認為所提意見合理,又不能單方面圓滿解決時,應設法同締約國另一方主管當局相互協商解決,以避免不符合本協定規定的征稅。達成的協議應予執行,而不受各締約國國內法律的時間限制。

    三、締約國雙方主管當局應通過協議設法解決在解釋或實施本協定時發生的困難或疑義,也可以對本協定未作規定的消除雙重征稅問題進行協商。

    四、締約國雙方主管當局為達成本協定的協議,可以相互直接聯系。為有助于達成協議,雙方主管當局的代表可以進行會談,口頭交換意見。

    第二十六條 情報交換

    一、締約國雙方主管當局應交換為實施本協定的規定所需要的情報,或締約國雙方關于本協定所涉及的稅種的國內法律所必需的情報,以根據這些法律征稅與本協定不相抵觸為限,特別是防止欺詐或偷漏稅的情報。情報交換不受第一條的限制。所交換的情報應作密件處理,僅應告知與本協定所含稅種有關的查定、征收人員或主管當局,包括與其有關的裁決上訴的法院。但可以在公開法庭的訴訟程序或法庭判決中公開有關情報。

    二、第一款的規定在任何情況下,不應被理解為締約國一方有以下義務:

    (一)采取與該締約國或締約國另一方法律和行政慣例相違背的行政措施;

    (二)提供按照該締約國或締約國另一方法律或正常行政渠道不能得到的情報;

    (三)提供泄露任何貿易、經營、工業、商業、專業秘密、貿易過程的情報或者泄露會違反公共政策的情報。

    第二十七條 外交代表和領事官員

    本協定應不影響按國際法一般規則或特別協定規定的外交代表或領事官員的稅收特權。

    第二十八條 生效

    本協定在締約國雙方交換外交照會確認已履行為本協定生效所必需的各自法律程序之日起的第三十天生效,并有效于本協定生效年度的次年一月一日或以后開始的納稅年度中發生的所得。

    第二十九條 終止

    本協定應長期有效。但締約國任何一方可以在本協定生效之日起滿五年后任何歷年六月三十日或以前,通過外交途徑書面通知對方終止本協定。在這種情況下,本協定對終止通知發出后的次年一月一日或以后開始的納稅年度中取得的所得停止有效。

    本協定于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六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都用中文、羅文和英文寫成,三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如對本協定在解釋上遇有分歧,應以英文本為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                羅馬尼亞

政府代表                政府代表

田曾佩(簽字)    梅列什甘努(簽字)

議定書

    在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羅馬尼亞政府關于對所得避免雙重征稅和防止偷漏稅的協定(以下簡稱“協定”)時,雙方同意下列規定作為本協定的組成部分:

    發生于締約國一方而支付給締約國另一方居民的傭金,可以按照該國的稅法規定征稅。但是,如果該傭金的受益所有人是締約國另一方居民,應按傭金部額的百分之五征稅。

    在本議定書中,“傭金”一語是指支付給經紀人、代理人和居間介紹人為其活動作為報酬的款項。

    本議定書于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六日在北京簽訂,一式兩份,每份都用中文、羅文和英文寫成,三種文本具有同等效力。如對本議定書在解釋上遇有分歧,應以英文本為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                羅馬尼亞

政府代表                政府代表

田曾佩(簽字)    梅列什甘努(簽字)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