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奧會計在線 > 法規庫 > 正文

關于200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二) 字號 大號 標準 小號

類      別:內控政策
文      號:
頒發日期:2000-04-05
地   區:全國
行   業:全行業
時效性:有效

    (二)積極財政政策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增長。

    為了貫徹落實積極財政政策,2000年國務院各有關部門一方面根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要求,按照國務院確定的方向和重點安排國債資金項目,不搞重復建設和盲目建設,加強工程監理,提高工程質量,并對國債資金使用實行了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和追蹤問效,防止和減少了損失浪費。

    另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抓緊相關工作,認真落實1999年中央確定的調整收入分配政策,以及鼓勵投資、刺激消費、支持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連續三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有效增加了國內需求,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三年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5、2.0和1.7個百分點,而且加強了重點建設,集中力量辦成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大事,促進了經濟結構調整,提高了經濟增長質量,改善了企業經濟效益。

    實踐證明,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相機調整財政政策,是完全正確的。

    尤其是,從單一的投資拉動到擴大投資和刺激消費并重,使我們掌握和積累了應對通貨緊縮趨勢的經驗,充分展示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駕馭宏觀經濟的高超藝術。

    (三)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國家財力進一步增強。2000年中央財政收入比上年增加1137億元,加上地方財政收入增加799億元,全國財政收入增加1936億元,增長16.9%,高于“九五”期間年均增幅。

    收入增加較多的主要因素:

    一是持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加之一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到期恢復征稅、原油價格上漲以及加快“金稅工程”建設等,使增值稅比上年增加670.64億元,比預算增加232.14億元;

    二是對外貿易增長加快,進口大幅度增加,進口稅收比上年增加664.18億元,比預算增加677.03億元;

    三是國有企業改革和脫困三年目標基本實現,企業效益明顯改善,企業上交收入增加;四是金融保險業、房地產銷售、建筑安裝業以及旅游、餐飲等服務業營業額增長較快,營業稅比上年增加199.45億元,比預算增加68.01億元;五是證券市場交易活躍,交易額擴大,證券交易印花稅比上年增加232.93億元,比預算增加284.4億元。

    綜上所述,2000年財政增收,主要是經濟增長速度加快、經濟效益提高,以及整頓財經秩序、加強稅收征管、依法征稅的結果。充分體現了中央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等宏觀調控措施所取得的顯著成效。

    (四)加大了重點支出保障力度,促進了各項改革和社會事業發展。

    2000年,各級財政部門按照建立公共財政框架的要求,加大了財政支出結構調整力度,努力保障了涉及改革、發展和穩定大局的重點支出需要。

    2000年全國財政支出增長20.4%,其中中央財政支出增長32.8%(扣除國債利息支出,中央財政支出增長15.3%)。

    中央重點支出(包括補助地方支出)完成情況是:

    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完成361.9億元,比上年增長16.2%;社會保障支出完成876.27億元,比上年增長34.2%;農業支出完成217.05億元,比上年增長50.9%;公檢法支出完成6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9%;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費完成43.27億元,比上年增長28%;基本建設支出為1406.7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需要說明的是,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央預算審查監督的決定》中“中央預算超收收入可以用于彌補中央財政赤字和其他必要的支出”的規定,2000年中央財政超收680億元,除200億元用于減少中央財政赤字外,其余480億元根據2000年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主要也用于重點支出項目,其中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300億元、增加補助地方社會保障資金100億元、增加糧食風險基金等80億元。

    中央財政超收使用情況已按規定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過書面報告。地方財政超收362.34億元,按《預算法》的規定,由地方各級政府安排使用。

    主要用于解決工資拖欠、增加社會保障補助支出,保證農業、教育、生態保護等項重點支出以及支持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等方面的資金需要。
特级毛片aaa免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