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東奧會計在線 > 法規庫 > 金融法規 >其他金融法規 > 正文
類 別:其他金融法規文 號:頒發日期:2022-08-19
地 區:江西行 業:全行業時效性:有效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現將《中國(景德鎮)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和《中國(上饒)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22年8月19日
(此件主動公開)
中國(景德鎮)跨境電子商務
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中國(景德鎮)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景德鎮綜試區)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鄂爾多斯等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國函〔2022〕8號)精神,結合景德鎮市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新情況、新特點,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打造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重要指示精神,以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為統領,全力實施“五新”戰略行動,加速政策集成、要素集聚、資源整合,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和業態創新,充分發揮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政策優勢,以新業態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為全省對外貿易高質量、創新發展培育新動能。
(二)特色定位。
1.聚焦“產業集群+跨境電子商務”特色。圍繞景德鎮陶瓷、航空、汽車和旅游及新經濟、新業態“3+1+X”產業體系,以主體培育、品牌打造、產業鏈構建、服務體系建設為抓手,推動重點產業集群利用跨境電子商務拓展國際市場,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通過加強部門協同協作和政策扶持,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促進跨境電子商務自由化、便利化、規范化發展,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和生態圈。
2.聚焦“文化交流+跨境電子商務”特色。充分發揮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的獨特優勢,融合跨境電子商務自由化、便利化的新優勢,創建“東亞文化之都”,加快建設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吸引世界陶瓷交流交易向景德鎮集聚,為打造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兩地一中心”打下堅實基礎。
3.聚焦“市場采購+跨境電子商務”特色。充分發揮景德鎮陶瓷產業優勢和專業市場外貿潛能,借助景德鎮陶溪川陶瓷文創交易市場和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探索市場采購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有機融合,打造面向全球的中國陶瓷商品國際貿易采購專業市場。
4.聚焦“轉型升級+跨境電子商務”特色。充分融合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和跨境電子商務新優勢,整合政策資源建立跨境貿易新渠道,引導外貿企業由傳統聚焦“大進大出”的批量訂單,到滿足跨境電子商務“個性化、碎片化”消費需求的柔性訂單轉變,由傳統“外貿公司+工廠”為主的模式,向“平臺+綜合供應鏈服務商+全球商家”模式轉變,助推企業重構生產鏈、貿易鏈、價值鏈,進一步推動外貿企業轉型升級。
(三)發展目標。
圍繞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核心主園區,推動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昌南新區6個縣(市、區)協同發展,不斷完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力爭到2025年,培育、引進跨境電子商務龍頭平臺企業5家以上,具備一定規模的跨境電子商務品牌企業50家以上,組織6家以上品牌企業建設海外倉,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和生態圈初具規模,跨境電子商務貿易額快速增長,累計達100億元以上,推動景德鎮實現“買全球、賣全球”。
(四)空間布局。
按照“統籌規劃、差異定位、突出重點、逐步推進”的原則,采取“一區一核多園全網”模式,打造景德鎮跨境電子商務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耙粎^”指景德鎮綜試區,范圍包括景德鎮市全域。“一核”指在新建的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規劃配套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核心區域,為景德鎮綜試區項目落地提供物理平臺保障和支撐。“多園”指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為景德鎮綜試區發展提供線下實施載體和服務落地平臺。“全網”指在有條件的產業集群、工業園區或電子商務企業設立若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網點,推動景德鎮綜試區相關服務進集群(市場)、進園區、進企業,實現景德鎮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全覆蓋。
二、主要任務
(一)建設三大平臺。
1.打造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按照“一點接入、一次申報、一站服務”原則,建設景德鎮市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接入江西省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集成在線通關、免稅申報、倉儲物流、身份認證、金融結算等多種功能,打造“多站點融通、一站式服務”的線上綜合服務平臺。
2.建設跨境園區平臺。按照“全市覆蓋、一縣(市、區)一園、錯位發展、梯次協同”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功能配套齊全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按照“1+N”模式打造景德鎮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一個市級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在陶溪川市場、珠山陶瓷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浮梁58科創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有條件的產業集群區域設立若干跨境電子商務服務網點,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行業資訊、資源對接、市場拓展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務。
3.建設基礎支撐平臺。引進知名跨境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在景德鎮設立區域總部,打造景德鎮陶瓷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聚集陶瓷細分行業、面向全球市場的平臺型企業,為景德鎮市陶瓷企業搭建對外交流和營銷渠道,提升“景德鎮制”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加快建設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加快推進國家一類航空口岸建設,支持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與國際快遞骨干企業加強境外資源共享。推進5G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支持有條件的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在海外重點市場建立體驗店和配送網點,推進境外線下分銷。支持有條件的跨境電子商務服務企業與境外營銷平臺合作,在境內外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直播間,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子商務直播服務。
(二)建立六大體系。
1.建立信息共享體系。
依托景德鎮市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建立多位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合作機制,實現與海關、稅務、金融、邊檢、郵政、交通運輸、鐵路、機場等多部門的信息系統融通,實現監管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電子商務企業、物流企業之間信息互聯互通,為跨境電子商務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三流合一”提供數據技術支撐。
2.建立金融服務體系。
建立集支付、結匯、融資、保險、退稅等“一站式”跨境電子商務金融服務體系,支持金融機構與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合作,依法合規開展金融服務。堅持“本幣優先”理念,暢通跨境電子商務人民幣結算渠道,促進跨境電子商務跨境人民幣結算,提高人民幣跨境結算在國際收支總量中占比。加大跨境電子商務融資支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探索供應鏈金融等形式,為小微企業和網商個人創業提供在線金融產品和服務。
3.建立智能物流體系。
圍繞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目標,在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等功能園區,以及物流倉儲集聚區、有條件的縣區等區域建設一批跨境電子商務倉儲物流中心,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建設海外倉、境外服務網點和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形成深吞吐、遠輻射、供應鏈可控、流程規范的跨境電子商務智能物流體系。
4.建立信用監管體系。
依托景德鎮市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跨境電子商務信用數據庫和信用評價系統、信用監管系統、信用負面清單系統等“一庫三系統”,記錄和積累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平臺企業、物流企業及其他綜合服務企業基礎數據,推進政府與企業、銀行、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間信用數據信息共享,實現對跨境電子商務信用的“分類監管、部門共享、有序公開”。
5.建立統計監測體系。
依托景德鎮市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統計方法,健全跨境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運用信息平臺對商品交易、物流通關、金融支付等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推動跨境電子商務數據共享和統計應用,為政府監管服務和企業經營提供決策依據。
6.建立風險防控體系。
建立完善風險信息采集、風險評估分析、風險預警處置、風險復查完善等機制,以流程節點風險防控為重點,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全流程專業風險分析,有效防控非真實貿易洗錢的違法風險和數據存儲、支付交易、網絡安全的技術風險,為政府監管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決策輔助和服務保障。
三、推進六大舉措
(一)創新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培育模式。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圍繞“3+1+X”產業體系建設,大力引進帶動力強的跨境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和綜合服務企業。推動陶瓷優勢品牌企業、大型外貿企業及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利用第三方平臺或自建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積極營造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環境。強化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等本土院校的示范帶動作用,鼓勵大學生參與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多方式、多渠道培育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主體。
(二)創新內外貿融合發展模式。創新內外貿融合發展機制,搭建內外貿融合發展載體,實現內外貿兩個市場互促、互動和互通。探索開展“前店+后倉”“跨境電子商務+直播平臺”“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線下(O2O)體驗中心+步行街夜經濟”等新型跨境電子商務商業模式。結合數字生活新需求,加快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模式的推廣應用,打造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直播基地。在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交易中心、陶溪川市場等產業集聚區布局進出口商品品牌街區,建設進出口商品展銷綜合體。打通國外優質商品內銷渠道,實現海外爆款商品“同時同步同價”在景德鎮銷售。
(三)創新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新模式。學習借鑒義烏小商品市場等地成功經驗,融合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相關政策,從產品制造、采購、分銷、物流運輸、服務等環節,探索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跨境電子商務、一般貿易融合發展新模式。引導線上線下兩大市場攜手,實現平臺間“雙對接、雙融合”,為小額小批量陶瓷網上出口搭建高速通道。
(四)創新跨境電子商務文化出口新模式。在做大跨境電子商務貨物貿易規模的同時,充分利用獨立站、社交平臺、直播平臺等新型營銷工具,引導文化機構和文化從業者在線上平臺建立跨境文化商鋪,促進陶瓷(文化)產品出口。加大制度創新力度,以政策優勢形成陶瓷(文化)貿易集聚效應,助力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建設。
(五)創新跨境電子商務物流園區配套模式。建設進出口商品配套物流園區,擇優引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大力培育一批本地物流企業,充分利用省內主要口岸的物流運力,形成零擔物流、專線物流、干線運輸、倉儲物流、配送物流為一體的跨境物流綜合服務體系。鼓勵物流快遞企業申辦國際快遞經營資質,開展共同配送、倉配一體、集拼分送、雙店雙倉等新型物流模式,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國內國際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重點國家和地區建設海外倉,支持企業開展公共海外倉資源對接共享,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備貨、轉運、倉儲物流、展示展覽、售后等相關服務。
(六)創新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景德鎮陶瓷大學、景德鎮學院等高校資源,進一步完善“政、校、協、企”四位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育機制,構建跨境電子商務高端人才引進、專業人才儲備、社會化培養激勵和公共服務建設體系。積極組織和鼓勵知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媒體、研究機構等在景德鎮舉辦大型培訓、人才雙選會、技能大賽、論壇等活動,營造濃厚的跨境電子商務創業氛圍。推行定制式、公司式等孵化模式,積極搭建人才對接平臺,為企業輸送創新型人才和技能實干型人才?;I建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實訓基地,大力培育兼備外語、外貿、電子商務、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識技能的跨境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鼓勵符合條件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落戶景德鎮。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
景德鎮市政府要成立市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重大問題,協調推進重大工作,扎實推進景德鎮綜試區創新發展。建立重點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聯系對接和跟蹤服務機制,建立工作目標任務考核體系,進一步細化任務、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定期向省商務廳報送工作計劃、試點經驗和成效。
(二)強化政策支持。
景德鎮市要結合實際制定完善推動本地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政策。省商務廳要牽頭做好統籌協調、跟蹤分析和指導幫扶,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景德鎮綜試區的政策支持,著力在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B2B)方式相關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探索創新,促進創新舉措在景德鎮綜試區落地。
(三)優化發展環境。
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加強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進一步優化跨境電子商務的監管和服務,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中國(上饒)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
為全面推進中國(上饒)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上饒綜試區)建設,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在鄂爾多斯等27個城市和地區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復》(國函〔2022〕8號)精神,立足上饒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建設“兩平臺六體系”為重點,不斷完善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加大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培育和引進力度,拓展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業務,實現上饒綜試區高起點起步、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努力打造江西省跨境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集聚區和對接長三角區域跨境電子商務開放發展樣板區。
(二)特色定位。
1.聚焦“區位優勢+跨境電子商務”特色。依托上饒在贛浙閩皖四省區域中心的區位優勢,以及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的物流優勢,主動融入周邊地區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布局合理、高效便捷、智慧互聯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物流服務體系,打造贛浙閩皖四省交界內陸腹地物流樞紐、交易展示中心、貨物集散分撥中心,推動上饒更好地發揮貿易支點、物流節點作用,實現跨境電子商務區域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關聯發展,全面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
2.聚焦“產業集群+跨境電子商務”特色。圍繞特色產業領域,以品牌化為引導,做大做強“跨境電子商務+文旅產業”模式,推動上饒文化旅游與跨境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流量紅利,幫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圍繞優勢產業領域,以構建本地產品供應鏈為核心,推動光伏、服飾鞋帽、農產品、家具、汽配等重點產業拓展海外營銷渠道。圍繞潛力產業領域,以傳統制造業轉型為抓手,構建“跨境電子商務+傳統制造”創新發展引領區,推動光學鏡頭、衛浴、美妝等產業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開拓海外市場。
(三)發展目標。
聚焦兩大特色,完善“兩平臺、六體系、九舉措”工作體系,初步建成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聚、平臺能級提升、業態模式創新、生態體系健全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率先在跨境電子商務新業務新模式上取得突破,基本建成“多站點融通、一站式服務”的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具有上饒特色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集群,初步形成集制造、交易、集貨、支付、物流、結算等全產業鏈“閉環式”跨境電子商務生態圈。力爭到2025年,累計引進和培育5家以上跨境電子商務龍頭企業,集聚跨境電子商務企業1000家以上,培育30個以上跨境電子商務自主品牌,打造優質特色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2至3家,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80億元,打造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30個,培養引進3000名以上跨境電子商務人才。
(四)空間布局。
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錯位發展、逐步推進”的原則,形成“一區一核兩翼多園”的空間布局?!耙粎^”,即上饒綜試區,范圍包括上饒市全域?!耙缓恕?,即以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區為依托,建設上饒高鐵經濟試驗區跨境電子商務特色服務區?!皟梢怼保匆哉诮ㄔO的上饒國際陸港和正在申報的上饒綜合保稅區為依托,建設上饒國際陸港跨境電子商務集聚區和上饒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岸鄨@”,即以上饒市域內各縣(市、區)特色產業園區為基礎的跨境電子商務線下產業園。
二、主要任務
(一)打造“兩大平臺”。
1.打造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按照“一點接入、一次申報、一站服務”原則,建設上饒市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接入江西省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集成在線通關、免稅申報、倉儲物流、身份認證、金融結算等多種功能,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一站式”在線服務。
2.打造線下產業園區平臺。按照“總園+分園”的線下產業園功能布局體系,重點推動上饒國際陸港跨境電子商務集聚區和上饒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鼓勵各縣區以特色產業集群為基礎,建設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搭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載體平臺。依托鉛山服飾、上廣玉家具、濱湖農產品等特色產業優勢,選取鉛山縣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等縣域園區為跨境電子商務試點和先行區,支撐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模式創新開展,支持有條件的產業園區拓展跨境電子商務功能板塊,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線下體驗中心。
(二)構建“六大體系”。
1.構建跨境物流體系。加快培育物流主體,吸引京東、菜鳥等國內外知名電商物流、快遞物流、冷鏈物流、國際貨運代理、供應鏈管理等企業落戶上饒。加快建設上饒國際陸港,著力打通陸港內外物流通道,穩定開行上饒—寧波海鐵聯運“天天班”。加快國際公路物流通道、國際海運集運體系、國際郵快件綜合通道建設,積極發展公鐵、海鐵等多式聯運。積極拓展跨境逆向物流服務,為跨境電子商務出口退換貨提供便利。積極推進智能物流建設,探索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運作流程,構建智能高效、互聯互通的物流智能信息系統、物流倉儲網絡系統、物流運營服務系統,實現物流供應鏈全程可驗可測可控。
2.構建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在線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與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規范開展合作,提供在線支付結算、在線融資、在線保險等“一站式”金融服務。鼓勵商業銀行與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開展多元化金融合作,創新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金融、保理產品,研究推出出口信保新模式。
3.構建信息共享體系。推動上饒市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與中國(江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江西省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江西省省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對接,建立多位一體的跨境電子商務信息共享機制,統一信息標準規范、信息備案認證、信息管理服務,實現監管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電商企業、物流企業之間信息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探索制定跨境電子商務數據的使用規范與信息披露準則,確保數據安全和信息披露合法合規。
4.構建統計監測體系。依托上饒市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對各類平臺商品交易、物流通關、金融支付等數據進行匯總、處理及運用,構建以申報清單、平臺數據為依據,以市場主體全樣本調查、算法模型自動統計為基礎,以定期或不定期抽樣統計為補充的跨境電子商務統計監測體系,定期發布相關統計分析報告。在實現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物流、支付全過程數字化呈現和數據匯集的基礎上,謀劃構建基于跨境電子商務B2B出口貿易數據鏈特征的統計算法模型,探索構建針對“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9610)、“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1210)等統計監測體系。
5.構建電商信用體系。探索建立商務、海關、稅務、外匯、市場監管等多部門互評互認和第三方信用服務評價相結合的跨境電子商務信用評價體系。綜合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交易平臺、物流倉儲等多方基礎數據,建立包含跨境電子商務信用數據庫和信用評價系統、信用監管系統、信用負面清單系統的“一庫三系統”,提供主體身份識別、信用記錄、商品信息、貨物運輸以及貿易信息查詢等信用服務,實現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信用信息的“分類監管、部門共享、有序公開”。實施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企業名單公示制度,完善企業信用約束機制,編制獎懲措施清單,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措施。
6.構建風險防控體系。依托對跨境電子商務全流程的專業風險分析,實現對市場風險、交易風險、金融風險、技術風險和公共安全風險的實時監測、識別和評估,建立商務、海關、稅務、外管、銀行等多部門聯動、跨區域管控的跨境電子商務風險聯控機制。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推進網絡安全監測和預警體系建設,防范網絡攻擊、數據竊取等違法犯罪活動。開設海外信用風險預警信息專欄,發布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行業的最新風險預警信息和風險典型案例,幫助出口企業及時掌握風險信息,維護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安全。
(三)實施“九大舉措”。
1.培育壯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堅持“項目為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跨境電子商務龍頭企業,帶動優勢制造業企業、外貿企業及中小微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推動各類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引導外貿企業運用跨境電子商務拓寬獲取訂單渠道,整合碎片化訂單,創新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生產方式,培育一批“生產+銷售”型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推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品質化、專業化發展,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提升競爭力。
2.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品牌孵化工程。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充分發揮上饒制造優勢、生態優勢和歷史文化名城等優勢,支持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培育行業性、區域性國際品牌。探索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加大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和假冒偽劣產品打擊力度。制定實施促進企業品牌國際化舉措,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開展產品認證、檢測、辦理原產地證、宣傳推廣等品牌建設行動,支持企業開展境外商標注冊。鼓勵上饒工貿一體企業探索建設跨境電子商務獨立站,優化購物、支付、物流、產品體驗,構建渠道品牌和產品品牌體系,提升上饒企業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3.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各類業務模式。重點發展“跨境電子商務B2B直接出口”(9710)業務,支持本土企業通過“9710”模式轉型拓市場,鼓勵傳統外貿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與傳統外貿出口相結合的業態模式創新。加快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海外倉”(9810)業務,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海外倉建設,引導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跨境電子商務出口企業、物流企業以及行業組織等,通過自建、合作、租賃等模式在重點市場建設海外倉,為跨境電子商務企業提供備貨、轉運、倉儲物流等服務。創新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9610)業務,加快推進上饒企業在境外建設體驗店、展覽展示中心,以“海外展示”為抓手,創新跨境企業對消費者(B2C)貿易方式,優化監管服務體系。推進綜保區建設,探索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1210)業務。
4.實施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引育行動。支持在饒院校開設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鼓勵開展校企定向跨境電子商務專業培訓,培養外貿經營與管理、國際運輸與保險、國際結算、平臺運營等方面的復合型專業人才。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實踐基地,構建“在校理論學習+基地實操訓練”的產教融合模式。借助上饒駐外地機構、商協會等力量,加快引進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團隊以及緊缺實用型人才。引進國內外知名培訓機構,推行定制式、公司式等孵化模式,為企業輸送跨境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完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引進與激勵政策,加強“饒商回歸”實施力度,引導在外饒籍跨境電子商務企業(人才)回歸,將跨境電子商務及國際物流人才納入上饒市急需緊缺實用性人才引進培養目錄采集范圍,加快吸引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的饒籍人才回歸。
5.促進跨境電子商務與優勢產業融合發展。依托理學文化、茶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旅資源,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探索線下商品展示、線上交易模式。打造特色農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出口產業鏈,探索搭建集跨境涉農產品品牌培育、出口認證、標準制定、質量安全追溯等功能于一體的第三方綜合服務平臺,鼓勵支持各縣(市、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市場,提高農產品出口份額。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優勢產業向專業化、品牌化、精品化道路轉型,鼓勵婺源茶葉、文化創意、服飾鞋帽等特色優勢產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合作,提升“上饒制造”在全球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制造業與跨境電子商務協同發展,支持本地有條件的制造企業從“產品走出去”向“服務走出去、品牌走出去”延伸,鼓勵多晶硅片、智慧光學、有色金屬、汽車配件等優勢產業積極開拓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提升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6.完善跨境電子商務供應鏈支撐。面向特色產業集群,逐步完善包括消費、生產、交易、支付、物流、海外倉儲等環節的供應鏈協同體系。立足上饒資源稟賦及貨源集聚優勢,打造集設計、制造、采購、倉儲、配送于一體的綜合性供應鏈平臺,打造跨境電子商務網貨供應示范基地(區域)。依托中國郵政國際物流優勢,打造國際供應鏈平臺,引進互聯網營銷傳播、跨境結算等服務機構,提升國際郵件業務處理能力。支持傳統倉儲企業轉型升級,向配送運營中心和專業化、規?;谌轿锪靼l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向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和供應鏈集成服務的第四方物流發展。
7.積極推動跨境電子商務便利化發展。推進便利化通關模式創新,優化商品進出境流程和口岸營商環境。建立檢驗檢疫、基本風險識別和產品質量追溯全流程的安全監管機制。落實通關一體化、信息共享等配套政策。推進稅收管理規范化,創新符合跨境電子商務特點的稅收征管模式,引導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主體按規定辦理涉稅申報。
8.探索跨境電子商務監管和服務創新。依托現有軟硬件基礎設施,推進跨境電子商務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為跨境電子商務屬地監管通關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保障。聯合阿里國際站、京東國際等平臺,創新探索跨境電子商務B2B方式相關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及監管模式。整合資金、場地等要素資源,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借助跨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企業等市場化運營主體的力量,推進上饒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為企業提供跨境電子商務培訓、孵化、運營、品牌培育、供應鏈、支付等綜合服務。
9.促進跨境電子商務交流合作。依托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等重點平臺資源,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推介、招商和貿易活動。圍繞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跨境電子商務交流合作,實現與海外資源雙向互動。豐富跨境電子商務線上線下活動,舉辦跨境電子商務宣傳促進、創新創業活動,與阿里巴巴、環球易購、拓拉思等知名企業合作開展專題推廣活動,將上饒制造和上饒品牌推向國際市場。支持跨境電子商務行業協會發展,鼓勵行業協會、產業聯盟與境外商(協)會、相關國際組織開展合作交流,支持商協會開展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示范評比活動,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上饒市政府要成立市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上饒綜試區建設重大政策、重大事項、重大問題的統籌部署和協調。建立重點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聯系對接和跟蹤服務機制,建立工作目標任務考核體系,定期向省商務廳報送工作計劃、試點經驗和成效。
(二)強化政策支撐。上饒市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推動本地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扶持政策。省商務廳要牽頭做好統籌協調、跟蹤分析和指導幫扶,及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上饒綜試區的政策支持,著力在跨境電子商務B2B方式相關環節的技術標準、業務流程、監管模式和信息化建設等方面探索創新,促進創新舉措在上饒綜試區落地見效。
(三)強化資金保障。創新財政資金扶持方式,設立市、縣兩級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引導社會資本流入跨境電子商務領域,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重點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大項目引進以及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公共服務和技術平臺建設。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創新,形成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
(四)強化考核評估。建立目標任務考核體系,進一步細化任務、落實責任、加強考核,定期檢查評估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防范各類安全風險,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